|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行业新闻 » 正文

佛山三水:需更多市场力量参与做好“水文章”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2-09  来源:新浪  浏览次数:457

三水近年来经济一直保持较高增长态势,农村经济社会也快速发展,传统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都在发生改变,并逐步接近城镇。农村生活用水量和排放量激增,由此衍生的水污染问题更加突出,治理农村污水的需求也更加迫切。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提出,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大农村污水处理。“农村污水治理是一项基本公共需求,既是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重点和难点,也关系到我国整体水环境的可持续改善。”

近日,困扰三水区北江以西片区多年的农村居民饮用水问题终于得到解决。除重点攻克个别难点村的通自来水工程外,三水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也投入了大量精力。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52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在村民拍手称快之余,也让人对农村水环境引起更多关注和思考。

在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工作的同时,内河涌水系多且跨度大成为三水治水的现实难题。此外,这一工作自身蕴含的复杂性也加大了治理难度。那么,三水农村污水治理工作目前是什么情况,又有哪些问题需要破解?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

现状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有待提升

三水从2010年开始推进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工作。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52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惠及农村人口33906人,共投入建设资金约1426万元,其中,区级财政投入678.12万元。

“加快推进全区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工作,是最大限度减少农村生活污水直排,有利于改善水环境质量,缓解节能减排压力,更是改善群众生活条件、提高群众生活品质的有效举措。”三水已出台的《关于修订开展农村污水处理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和《三水区农村污水处理工作验收办法》如此表述。

随着我国对水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大,乡镇、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处理也成为业内关注的重点。相比于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较为完善、处理率较高而言,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相对滞后。

根据《2015年三水区环境保护大检查实施方案》,水务部门的排水和污水管理科负责监督、考核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管理,指导编制实施生活污泥处理处置规划,协调推进各区生活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和运行的监管。

三水区国土城建和水务局相关负责人称,2015年的重点工作主要安排在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的建设方面,而此类建设主要集中于城镇地区。此外,从三水区国土城建与水务局公布的上半年数据看,2015年上半年三水区城镇污水厂平均运行负荷85%,建成运行污水厂均能正常运行,出水达标排放。

而由于农村污水处理经验的缺乏和运营人才的缺乏,导致全国目前农村污水处理仍然不足10%。这一数据和城镇污水处理率相比,差距明显。

建设部《村庄人居环境现状与问题》调查报告显示:96%的村庄没有排水渠道和污水处理系统,生产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由此造成农村河流普遍遭到污染,严重威胁地下水,甚至有的浅层地下水已经遭到污染,不能取用。农村居民用水除管网铺设难之外,地下水污染因素影响也很明显。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这个是直到目前为数众多的村庄仍保持的污水处理状态,也曾是三水尴尬的现实。也正是基于对此问题的重视,三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推进较快的白坭镇,到今年为止共完成了18座分散式农村污水处理工程。

由此也可以看出,当下之所以如此重视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一定程度上是为了替这一工作“补课”。

此外,三水最近几年经济保持较快的发展,城镇化速度加快,原有的城市、农村分离格局更为模糊,农村生活进一步城镇化,大量生活污水也亟待处理。

事实上,根据佛山市水务部门此前公布的数据,佛山的城镇污水处理率已达到95%以上,禅城、南海等区由于发展先行一步,农村地区的城镇化水平也相应较高。根据此前政府部门公布的数据,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率也比较高。三水区相关部门负责人也表示,目前三水这项工作,其实也面临着禅城、南海等区此前甚至现在也部分存在的问题。

而在2014年签订的佛山市建设满意政府100项环保民生实事责任状中,水环境治理就占据近50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也是其中一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的提高,对于目前的三水而言,仍有待提高。

难题

小规模低成本设施挑大梁后续维护待补足

“目前三水的城镇生活污水已实现集中处理,工业污水基本上在工业园区内部集中处理。”在此前采访中,三水区国土城建和水务局相关科室负责人曾对记者表示,农村的污水处理主要依靠成本20万—30万元的小型污水处理厂。

记者日前梳理了截至2015年三水区白坭镇建成的农村污水处理工程发现,18座处理系统中,成本最低的为12万元,占地约50平方米,最高为56万元,余下建设成本多居于20万—30万元区间。

为何是小型、低投入的污水处理厂在农村污水处理工作中挑起大梁?

上述负责人分析说,这其实是目前国内农村地区面临的共性问题。不同于城区,布局分散、人口规模较小、地形条件复杂且污水不易集中收集的农村地区,污水处理一直是个难题。污水处理需要处理厂和管网的配套,农村地区因为开发程度不高,不适合建设大型污水处理厂和铺设管网。由此小型污水处理厂就成了目前的选择。

另一方面,资金的相对紧张也是这项工作面临的挑战之一。农村经济水平相对落后,大多数地区的镇街财政难以承受建设及运行费用,而污水处理工作恰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当下的农村污水处理市场,市场化培育程度难称理想。虽然潜力巨大,但在以小型、低投入的工程为主的当下,对相关企业的吸引力有限。换言之,农村污水治理,仍以政府拨付资金支持为绝对主力。污水处理作为一项公益事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却又很难市场化。

三水区对农村污水治理的补贴政策已行之有年。区、镇(街道)两级对农村污水处理建设的资金扶持,每年都纳入财政预算安排。按照相关政策,2010年-2015年建成“人工湿地”并通过验收的户籍人口300人以上的自然村,区、镇两级政府将以“以奖代补”的方式,分别按户籍人口数给予200元/人的奖励。政策出台的初衷,就是希望降低自然村建设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的成本。

然而,“人工湿地”建设的前提条件,就是村里要有收集生活污水的管网配套设施。而管网的铺排建设,长期以来偏向于城市地区,农村地区起步晚,且受制于人口、村庄分散,铺设成本过高。

根据上述负责人的说法,农村地区污水的处理,兼具环保和民生的服务性质。事实上,农村污水已经成为三水河涌最主要的污染源之一。以三水的芦苞涌为例,目前其污染物主要以生活污水和畜禽养殖废水为主,从污染水量分析,生活污水量占97.80%。而2013年佛山市污水来源中,生活污废水占比已达46%。而工业污废水占比则降至38.3%,且回溯过往几年,可以发现占比总体呈下降趋势。工业污废水治理一向被视为治理重点,所分配到的政策、资金资源丰厚,且在佛山已有比较成熟的处理系统。此外,近几年产业转型升级及环保执法力度的加强也就加速了这一趋势。

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是改善农村水环境的重点。然而无论是在约束规范还是在污水处理管理体系的建立,以及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上,农村地区始终是“老大难”。

“制度、资金、专业人员,都是必不可少的。”有相关专家在论述农村污水治理时称。三水在推进这一工作时,也面临这方面的难题。对此,三水区国土城建和水务局在相关总结中表示,污水处理工程后期维护管理责任人不明确、维护资金缺少等,污水设施作用尚待进一步发挥;部分镇(街道)农业部门牵头建设污水处理工程面临职责不顺、资源匮乏、专业知识缺乏等难题,不利于污水工程建设。

机遇

农村污水治理市场潜力大

近年来,农村环境治理备受重视,尤其是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上强调,将我国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重心向农村转移。

国务院办公厅于2014年5月29日公开发布的《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应与城镇公用事业建设相一致,采用公平竞争的市场化原则,让所有的市场主体都能参与其中。

然而尴尬的是,政策上的鼓励,却难掩农村污水治理市场先天发育不足、后天培育缓慢的现实。政府行政行为主导、资金支持是目前这一领域的主要模式。

行业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国设市城市、县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3717座,污水处理能力1.57亿立方米/日,较2013年新增约800万立方米/日。其中全国设市城市建成投入运行污水处理厂2107座,形成污水处理能力1.29亿立方米/日,较2013年新增约600万立方米/日。全国已有1402个县城建有污水处理厂,占县城总数的86.9%;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1610座,形成污水处理能力0.28亿立方米/日,较2013年新增约201万立方米/日。

而对于广大的农村尤其是中西部农村地区几乎很少见到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率更是不到10%,和城镇86%的污水处理率明显相差较大。因此,农村污水处理市场机遇较广。

然而这个行业目前仍管理缺失,市场也不规范,农村污水处理兼具环保和民生双重定位,是具有技术性、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属性的领域,在政策法规方面也需要顶层设计。

当下为提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很多地方政府均加大财力投入,加快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设施。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农村地区城镇化水平高,治理的需求更为强烈。但处理设施建成验收后,后续维护缺失,以环保与惠民为出发点的工程,未能真正发挥效用的现象一定程度上也客观存在。

三水在推进此项工程时对此也特别注意这方面,上文提到的“污水处理工程后期维护管理责任人不明确、维护资金缺少等,污水设施作用尚待进一步发挥”,即是对此的思索。

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大多由政府投资、环保公司建设,但在后续维护方面,由于农村基层在财政、资金上的缺乏,污水处理设施治理污水的作用某种程度上易打折扣。

此外,相应标准与法规的缺失,也是一大难题。农村地区污水的排放与处理,与城镇情况不同。现阶段城镇污水排放标准比较健全,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农村污水排放标准欠缺。

鉴于此,建议尽快研究推行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办法,明确监管主体、责任主体、实施主体、监督考核等内容,督导各市、县建立健全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设施长效管理机制。

同时,《水污染防治法》缺少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内容,无法可依,给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增添了困难。同时,对于现阶段农村分散型污水处理还没有相应的排放标准及技术规范。

此外,农村污水涉及到环保、民生等方面,环保部门、农业部门职能权限仍有模糊。我国的环境管理体系又侧重以城市污染和工业污染防治,目前针对农村的环境管理还存在管理机构匮乏、环境保护职能权限分割与污染性质不匹配、没有基础的环境监测和统计工作等一系列问题,这些让解决农村污水治理问题难上加难。

佛山作为珠三角的制造业重镇,在农村城镇化方面更是先行者。农村财政资金相对其它地区比较宽裕,有率先推进这一领域工作的资本与实力。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在本月初由第三方机构、广东金融学院领导力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佛山市建设人民满意政府2015指数报告根据进度安排中,截至今年9月,佛山在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工程均按计划开展前期或施工工作。今年已累计完成投资15.06亿元,累计完成管网建设183公里。截至10月,全市首批42条“一河一策”河涌整治项目389项,已完成305项。

而根据佛山市水务部门公布的数据,截至2014年佛山的污水处理率接近96.7%。被称为“水十条”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则是,到2020年全国所有县城和重点镇具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县城、城市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85%、95%左右。这也意味着佛山市已提前完成这一要求。

在此情况下,佛山以及下辖的各区在农村污水处理领域,也具有一定的相对优势。然而,正是因为这种先发优势,也会导致更早地触到政策、标准、市场不足导致的天花板。如何参透这一难题,也正是政府需要解决的。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