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中心 » 时评 » 热点评论 » 正文

北京的“环保生意”怎么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2-02  来源:北京商网   作者:肖玮 蒋梦惟  浏览次数:549

一场“爆表”的雾霾天,让北京的环境治理再加码。昨日,北京市发改委发布《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希望通过推行环境污染治理综合服务采购,吸引更多民资参与治污,此外包括鼓励商业银行推绿色信贷、探索收费权质押贷款等一揽子方案,也被看做是治污的“强刺激”。

推第三方治理利好民资

应该看到,虽然北京已多措并举,但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仍有一些空间。“从国际发达国家环境污染治理的实际经验看,推行排污者付费、第三方治理的市场化机制,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污染治理是必然趋势。建成第三方治理市场体系,将可提升环境污染治理效率和专业化水平,推动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而接下来,北京推行的第三方治污政策,将有助于民资迅速将市场盘子做大。

据悉,在财政资金引导方面,北京将探索将部分环境污染直接治理资金调整为第三方治理项目投资运营补贴或奖励,推行环境污染治理综合服务采购。同时,价格和收费政策也将完善,还会鼓励商业银行推广绿色信贷,探索收费权质押贷款、排污权质押融资等融资模式,支持第三方治理机构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另外,北京还鼓励通过第三方平台托管治污资金,引导保险机构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和其他相关保险业务。

“第三方治污主要面对两类市场,一是企业环境污染治理市场;另一类是城市污水、垃圾处置、污染场地治理等环境公用设施投资运营市场。未来,民资将获得强大推动力,因为困扰民营企业多时的融资难等问题,在新政中均给出明确的破解之道,”北京国能中电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白云峰说,“再加上北京对于污染企业的管理越来越严格,企业污染成本越来越高,通过引入第三方等新方式,使北京环境污染治理的效率大幅上升变得可期。”

一块诱人的市场“蛋糕”

今年,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范恒山曾表示,年底前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将实现4.5万亿元产值。可见,这块“蛋糕”还是十分诱人的。

具体到北京,有专家告诉记者,通过不完全估算,北京每年环保产业的盘子至少也都在1000亿元以上,且随着时间推移规模将只增无减。

“总体来说,北京的环保产业链条相对更完整,对于各项技术、设备、产品、服务等需求标准也相对较高,行业大体可以分为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三大类,包括脱硫脱硝除尘、燃煤锅炉改造、污水净化、土壤修复等。”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中心副主任蓝虹介绍,其中大气和水相关环保领域在北京相对更热。而上述专家还告诉记者,宏观来说,除了这三大类的污染治理外,环评、环保监测等市场需求也与日俱增。

不过,蓝虹直言,现在北京环保市场上可供民企发挥的空间实在不大,民资环保企业小散乱的情况仍存在。“目前,北京环保市场上,民资占有率约为30%。”白云峰表示。

一位不愿具名的环保企业高管则举例称,有些资本了解到政府近期要筹备某些工艺相对简单的环保项目时,可能为了从中分一杯羹,就临时注册个3000万元资本的企业,以低廉的报价竞标,做完一个项目再去寻找下一个,既没有可持续性也不利于行业发展。还有北京某知名环保企业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放眼全国,注册资本在50万元以下的环保企业占总数超七成,规模50人以下的占比为92%,九成企业收入不足千万元,这种情况即使在北京也没有太大改变。

顶端企业更乐观

按理说,如此大的一块市场“蛋糕”,应该会让企业吃得饱,直到现在都有美国环保企业“眼馋”北京的治霾市场,有意来京寻找商机。然而,北京桑德环保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文一波表示,从经营情况看,我国现有环保企业发展情况差异性明显,近三成的企业营业收入增长率超过50%,但同时也有约两成企业为负增长。上述专家表示,具体到北京,这类分化更为明显。

处于行业顶端梯队的企业,对于北京的环保市场大多相对乐观。“虽然大气治污相关环保企业不会因为京津冀一次雾霾污染就突然明显增加订单,但近年来市场需求确实出现了大量增加,特别是每年冬季雾霾集中期过后更为明显,”北京神雾环境能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志海表示。

因此,专家分析,不论是京津冀政府还是工业企业对于区域清洁供热燃料的需求都越来越大,对于燃料环保技术要求也愈发提高,而这就给环保企业指明了投资方向。

而文一波也称,桑德发现了需求愈发细分的趋势,正在由单一从事水务逐步拓展至固废处理、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等业务,形成业务范围广泛的平台公司,与此同时,也有一些环保企业选择不断强化在某一细分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投入,成为在该领域专、精、尖的垂直公司。

相较之下,市场竞争力不足的部分小微环保民企对北京环保市场的判断,总是会带着些许的抱怨情绪,一位企业负责人提出,希望政府把扶持更向小微企业倾斜,因为自己是“弱势群体”。对此,蓝虹却认为,政府不应单纯去扶植小微环保企业,而是要形成完善的引导民资进入的制度体系。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