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社会关注 » 热点观察 » 正文

污水处理设施成半拉子该谁来收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1-23  来源:中国网  浏览次数:574

本应两年前竣工的污水处理设施,工人却至今还在田间忙着埋管道;已经竣工多年的污水处理厂,一直处于闲置状态,成了雨水池……“新华视点”记者近期调查发现,浙江省一些地方总投资7亿多元建设的23家乡镇污水处理厂工程有的逾期严重,有的则建成后处于长期闲置状态。(新华网11月17日)

有道是,合民情、顺民心方能得民意。如果无视民心、不顾民生的执政带来的人祸,往往会猛于天灾。总投资7亿多元建设的23家乡镇污水处理厂工程,要么逾期停工,亦或是长期闲置,在多年的建了改、改了建中,已经让观者感觉麻木。缘何一项浩大的“民心工程”就这样打了水漂?设计不合理、配套跟不上、运营成本高导致闲置,那当初的决策由谁而定?这样的“半拉子”工程,该谁来收拾?又该向那个部门被问责,追究谁的责任?难道污水处理设施成“半拉子”,问责也会被闲置?

近年来,因为决策失误,使得一些地方的“民心工程“沦为“面子工程”、“半拉子工程”,甚至“伤心工程”的不在少数,报道中的23家乡镇污水处理厂闲置并非孤例。更有早些年山西大同民众喊话前任市长“回家”收拾“烂摊子”的新闻。不可否认一些地方的城市管理者和执政者,由于蒙上了权力决策者的“功利色彩”和“政绩魅影”,认为面子是城市的“软实力”,提升城市形象也是为市民谋利益,就往往会轻重不分,拿面子工程和货真价实的民生工程为自己“添彩”。于是,一些民生工程就变了味道,脱离了民心、民意和民利的本意,成了少数人的“政绩工程”。归结起来,原因只有一个,导致“半拉子”工程,是权力监管失控所致。

毋庸讳言,原本是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却成了“半拉子”,过中有决策者在修建时“面子”——政绩与“里子”——是否闲置的抉择,但最终公权偏向“面子”。结果让以为“面子”能带来的政绩观感工程闲置。话又说回来,如此浩大的工程项目要想“落地生根”,必然要经过职能部门的规划和审批,如今走向闲置时,责任也不能全怪决策者,职能部门势必得为当初的规划、审批承担相应的责任。另一方面,辖区内污水处理的量是否达到修建标准,是否具备修建条件,这事关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和民众的切身利益,承担修建的乡镇固然脱不了干系。

如果把7亿多元建设的23家闲置乡镇污水处理厂比作虎头蛇尾,那么在决策层面上用“始乱终弃”一点不为过。事实上,在每一个乡镇闲置的“半拉子”污水处理设施工程的背后,都或清晰或模糊地存在着一个盲目规划的故事,以及一种缺少有效约束的决策机制。就如金华婺城区琅琊镇有关负责人说,前期琅琊镇污水厂处理能力设计时,镇里有4家造纸厂,如今造纸厂关停了3家,剩下的1家为了节约成本宁愿自建污水处理设施。如今全镇一天下来只有六七百吨生活污水,琅琊镇污水处理厂运行就意味着亏损。显然项目建设是否可行、必要,是否符合地方的长远规划,是否能增加民众福祉,被提高“地方形象”的政绩效应代替,是gdp留下后遗症。

“崽花爷钱心不疼”。23家污水处理设施成“半拉子”,如今显然不仅仅是花了多少“钱”的问题,更是一个如何能彻底解决,挽回政府形象和政府公信力问题。其实不论是浩大民生工程半途而废,还是城市规划的盲目短视,最终都必然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如今需要的是如何纠错,如何树立法治观念、推进依法行政,从源头上防止出现政绩工程,如何在城市建设项目在规划阶段进行专家论证 、公开听证等环节,防止因为领导意志而定,形成的“拍脑袋”决策。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