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曹娥江边的湖北君集粉末活性炭污水深度处理车间。
图为:校企融合,武汉工商学院学生在湖北君集嵊新污水处理厂实习。
图为:三种水质依次为(从右到左)企业废水、传统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水、粉末活性炭技术处理后的水。(记者 杨麟 摄)
曹娥江是绍兴的母亲河,深秋时节,江水清澈,两岸青山倒映水中,风光旖旎。
江边,污水处理厂的排水管正向江中排水。一条条彩色“毒龙”,经过两层过滤后,如清泉一般涌出。每天15万吨工业、生活污水经深度处理后,直排江中。
绍兴市环保局副局长张荣社感慨:“湖北君集的环保技术,让我们的母亲河只用了半年时间,就洗净污颜,重新焕发美丽青春。”
绍兴是我国印染纺织重镇,也是全国污水治理的竞技场。众多国内污水治理领域的“大鳄”长期在此苦心钻研治污,然而昔日曹娥江却日渐黯然失色,鱼虾灭绝,百姓怨声载道。2014年,湖北君集水处理有限公司携苦心研发的再生粉末活性炭深度处理污水技术,一举解决了困扰绍兴多年的环保难题,让国内环保大鳄不禁刮目相看。
污水轻松变清泉
嵊州君集董事长汪小祥自豪地说:“目前经过我们深度处理的出水,已经接近地表三类水,全部指标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项目满负荷平稳运行快一年了。”
每天15万吨砖红色的工业废水,到接近地表三类水标准可游泳,污水在这里完成了“洗心革面”的历程,其中的奥秘,则来自湖北君集公司自主创新的再生粉末活性炭深度处理污水技术。
“活性炭的吸附效果众所周知,粉末活性炭和颗粒活性炭的区别则在于吸附面积。”汪小祥将他们的技术做了一个生动的比喻:“如果颗粒活性炭是一个足球,粉末活性炭就是把足球分解成的若干个乒乓球,这些乒乓球的表面积可能是足球面积的上百倍,吸附效率大大提高。我们技术团队通过7年的努力,利用生物再生和热再生各自优势,不但实现粉末活性炭低成本、无害化再生,而且从源头破解传统污水处理‘治水不治泥’的顽疾。”
几个占地很大的露天池子,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气味,普通污水处理厂的窘况在此难觅踪迹。这里污水处理完全在现代化的车间中进行,没有臭味,更像自来水生产车间。记者在现场看到,暗红色的污水,流入过滤车间,经过两道过滤,变为涓涓“清泉”。
干净整洁的车间内,过滤设备在不停运转,却鲜见工作人员身影。原来,这项技术自动化程度颇高,所有工艺流程加在一起,工作人员仅有8人。
“活性炭处理污水并不是什么新技术,经常被用于自来水厂应急生产中,之所以难以大规模应用,是因为不少企业被拦在了降低使用成本上。”湖北君集总工程师刘鲁建介绍,一般活性炭价格约在每吨8000元,活性炭使用后基本废掉了。湖北君集7年磨一剑,终于掌握了粉末活性炭的再生技术,成本比传统技术下降了一半。
负责污水初级处理的首创污水处理厂前负责人说:“湖北的污水处理技术真不简单,以前排出的污水在曹娥江上形成数公里色带,鱼虾灭迹,老百姓经常举报,我们压力很大,现在经过君集深度处理后,曹娥江水又清了,鱼虾也回来了,这里成为浙江污水治理的示范工程。
驰骋的湖北环保黑马
污水处理行业中,工业废水的治理,历来是难题,却也是一块诱人的蛋糕。绍兴污水治理市场这块诱人的蛋糕,长期以来一直被国内污水治理龙头企业占据。
湖北君集董事长巴能军说:“我们之所以能在高手如云的绍兴夺取一块蛋糕,就在于环保春天到来,我们掌握了污水深度处理的核心技术。”
今年,国务院正式发布“水十条”。铁腕治污进入新常态,在2017年之前所有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标准都要升格为一级A类,这给君集带来了大显身手的机会。
治污业内有句话,全球最难治的污水在中国,中国最难治的污水在浙江。浙江印染行业的污水,不仅量大,且成分复杂、千变万化,要求技术人员对症下药综合治理,经验技术不可能盲目复制。
为寻找到适应浙江环保新规的技术,当地政府在全国各地考察工业污水成功治理经验,并最终选择由湖北君集自主创新的再生粉末活性炭深度处理污水技术。
2014年9月,由湖北君集主导的嵊新污水处理厂一期提标改造工程正式动工,3个多月后,建成投入运行,将工业废水净化为可直排到曹娥江的清水。这家来自湖北的环保企业,在近800公里外的地方用“湖北速度”不断书写着“湖北作为”。
“项目运行后,生态效益十分显著。技术集成化,设备成套化,具有很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张荣社如此评价,“技术也十分‘接地气’,变废碳为宝,实现活性炭循环利用,效果显著,处理费用不到2元钱一吨。”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孟伟等专家认为,湖北君集的再生粉末活性炭深度处理污水技术国内领先,建设周期短、抗冲击负荷强,可满足不同出水水质要求。
校企联姻加快成果转化
在嵊州君集污水处理厂大教室里,来自武汉工商学院的学生们正专心听刘鲁建讲解粉末活性炭深度处理污水技术。他们将在工厂各个岗位轮岗实习一年,同时在教室轮流上课。
身兼武汉工商学院君集水处理研究院院长的刘鲁建介绍:“我们将工厂实验室建在学校,将学校教室搬到工厂,就是为了实现校企合作的无缝对接,师生边学边用,也可以让企业和学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队伍建设、技术研发、生产应用等方面,深度且快速地融合。”
环境专业老师定期到君集挂职锻炼,参与企业技术研发,提升自己的“双师型”能力。君集公司把市场上遇到的部分技术问题,以订单形式委托给学院,学院组织老师进行技术攻关,君集在项目中把科研成果直接转化。2014年, 该校环生学院副院长徐承睿一口气发明了3项污水处理专利。
如今,君集公司的技术骨干有不少曾是武汉工商学院的老师,也有10余人是学院的毕业生。刘鲁建说:“这些师生都是校企共同培养的,他们不仅专业知识扎实,且技术水平较高,我们合作起来既顺手又放心。”
校企合作带来多赢,学生的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曾多次在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荣获二、三等奖,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不断提升,近3年一次性就业率均在95%以上。
在绍兴大获成功的湖北君集,正放眼全国。巴能军介绍,“前几年,公司自筹资金一个多亿,用于技术研发,现在掌握污水深度处理核心技术,已在市场竞争最激烈地方,将最难处理的工业废水处理好,树立湖北治水品牌,这跟湖北有丰富科教资源和重视创新分不开,有机会,我们也愿意为家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