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行业新闻 » 正文

南京:污水治理尚需分流体系全城覆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3-21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任德玲   浏览次数:742
       南京市目前水环境质量的达标率仅在六成左右,主城区河道季节性黑臭现象普遍存在。制约南京水环境能否根本改善的主要因素是,主城道路排水管基本为截流式合流制,分流制污水体系现阶段尚未实现全城覆盖。

下江南必游十里秦淮。秦淮河作为南京的母亲河,一直是南京这座绿色之都的骄傲。然而,由于河道污染严重,十里秦淮成为了“黑色污道”,水质污染严重也成为大家心里多年的痛。

经济效益与环境发展是否矛盾?谁又该为环境污染买单?近日,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母亲河变成“黑色污道”

在南京文正桥下的内秦淮河边,记者闻到一阵阵霉臭味,河内水质浑厚发墨绿色,随处可见漂浮的生活垃圾。家住秦淮河边王府园小区的汪小兰告诉记者,眼前的河水和以前比已经好多了。“前两年,这里的水更糟糕,全是黑色的,特别是夏天,在家里都能闻得到。”

据记者了解,除了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企业的违规排放也成了水质污染的“罪魁祸首”。多年从事环保技术产品研究的南京德磊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武汉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吴浩告诉记者,目前,对工业废水絮凝沉淀、蒸发浓缩等传统的生化处理方式,不仅存在着运行成本高的问题,对难降解的污水更是束手无策。他透露,南京备受关注的秦淮河与玄武湖,主要都要靠引水冲灌的方式才能保持水质达标。

污水分流收集体系严重滞后

记者走访内、外秦淮河及其多处支流发现,水质污染问题普遍存在,甚至部分地区沿河行人只得掩鼻而过。

记者了解到,三十年来,南京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经历了从合流制直接排放水体,向老城区主要河道沿河截流式合流制过渡,再向雨污分流制转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增多,居民用水量增大,大量生活污水未能得到及时收集和处理,直接排入水体,造成水环境不断恶化。

南京市环保局局长包洪新告诉记者,受到污水收集管网滞后的影响,污水处理厂的进水量和进水浓度不足,致使污水处理效率不高,造成河道污染严重。现实情况是,南京市目前水环境质量的达标率仅在六成左右,主城区河道季节性黑臭现象普遍存在。

“制约南京水环境能否根本改善的主要因素是,主城道路排水管基本为截流式合流制,分流制污水体系现阶段尚未实现全城覆盖。”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何金雪坦言,加快实施雨污分流,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促进水环境良性发展,已成为补足城市生态文明短板的当务之急。

政策助推污水治理达标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寄望江苏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地抓产业结构调整,直到抓出成效、搞出名堂、形成气候,同时要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贡献,让来自企业界的代表们备感责任重大。

记者了解到,按照2015年南京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具体到生活污水处理方面的目标,2015年,南京将实现主城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5%以上,镇街建成区污水处理率达70%以上。根据目标,南京倒排了各项治污工作的完成时间节点。

“这些数字指标和完成时限,必须一步步、不折不扣地落实,才能确保2015年完成预期目标。”何金雪告诉记者,除了制定严格而具体的时间表,南京还建立了包括“一票否决”硬调控考核监督机制。将污染减排任务完成、污水治理项目落实、水环境质量达标三项刚性考核指标并行,纳入城乡发展建设计划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能否并行

“政府、企业、百姓都要有正确的生态观与资源观,对环境污染问题实行零容忍。”南京工业大学生物资源工程研究所所长陈集双认为,经济发展要走节能环保路线,政府应发展、扶持环保技术以及环保企业,同时确保补贴政策落实到位。他提出,每个人都有能力对环境有所贡献。政府可以通过专家论证会、听证会,为百姓节能减排出谋划策。

吴浩向记者阐述了新产品在推广上市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惑,环保产品往往起步成本高,难以打开市场。他希望政府出台一些放宽环境治理行业准入门槛的政策,最好把行政审批准入改为备案准入,鼓励更多拥有先进治污技术的个人或企业参与到环境整治中来。

“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冲突是最大的矛盾。”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高桂枝进一步解释称,人类生存是需要牺牲一定环境容量的,要保持生存所牺牲环境的容量和环境所能够提供的容量相互平衡,城市在发展中要“限速”,不能盲目无限制地追求经济效益。她希望能够出台一些政策,根据自然环境容量对城市人口密度、工业规模进行一定限制。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