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企业动态 » 企业新闻 » 正文

200亿融资助力 凯迪生态清洁能源平台雏形初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1-16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陈红霞  浏览次数:510

经过多轮资本运作后,凯迪生态的清洁能源平台模型初步形成。

“目前,我们已完成计划注入生物质电厂资产交割。”11月11日,凯迪生态董事长李林芝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从启动转型开始,这场资产注入计划持续了长达两年,公司控股股东阳光凯迪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阳光凯迪”)也借此完成了公司的生物质发电板块的整体上市。

针对外界质疑凯迪生态的资金链紧张困境的猜测,李林芝也首度回应称,“公司融资渠道通畅,今年的多轮融资计划推出,主要是因为公司在尝试金融产品创新。”

转型清洁能源平台

转型做清洁能源平台,是凯迪生态突围的思路。

一位行业分析师坦言,在清洁能源领域,生物质发电属于其中一个细分市场,而凯迪生态作为国内第一家摸索生物质发电领域的企业,前期商业模式不清晰,技术不稳定,更让市场关注的是,此前大股东和上市公司之间的管理层交错,关联交易较多,给公司的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为彻底解决上述问题,凯迪生态启动生物质发电资产整体上市计划。

2014年11月,公司发布的重组方案称,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阳光凯迪、关联方中盈长江国际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中盈长江”)等合计15名交易对方持有的154家生物质发电、风电、水电及林地资产。

“目前这一工作基本全部完成。”李林芝说,公司下辖的生物质发电厂已达到111 家,其中已投产运营 35 家,在建24 家。

与之配套的是,公司还进行一次管理层的大换血,“集团将分管生物质发电的管理层有选择性的下沉到上市公司。”李林芝回忆,控股股东和上市公司之间消除同业竞争,而凯迪生态也从单一的生物质发电为主的企业,转型为一个清洁能源平台。

200亿巨额融资

要完成这场重组转型,凯迪生态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撑。

从公司本身基本面来说,根据公司公布的财务数据,2012年起至今年9月,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别为73.6%、73.95%、76.25%和74.46% ,对比同业韶能股份只有50%左右的资产负债率,凯迪生态明显高于后者。

“不过当下专营生物质发电的企业,目前只有凯迪生态一家。”上述分析人士认为,目前,包括长青集团(002616.SZ)和韶能股份虽然也属于这一概念下的企业,但其生物质发电占比相对较少,将负债率与上述企业对比,参考价值不算高,而与其他电力企业相比,凯迪生态的资产负债率还在可控范围内。

转型成功后,公司的规模效应给业绩带来一定利好。公司前三季度报告显示,期内公司营收24.04亿元,同比降幅12.22%,扣非后净利润2.21亿元,扣非后净利润同比增幅达到64.78%。

从公司经营角度来看,公司也有加大融资的需求,“这一轮整体上市是要将87家生物质发电厂注入上市公司,其中有49家属于未建电厂。”李林芝坦言,每家电厂投入自有资金约8000万元,也就是说,这些电厂顺利推进后,也还需要近40亿元资金支持。

为此,生物质发电资产整体上市后,公司推出多轮融资计划。据公司公开披露,凯迪生态通过多项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和计划发行约近100亿元,此外,公司还先后推出国民信托计划,并与平安银行北京分行合作,设立规模不超过60亿元的生物质发电产业基金,据不完全统计,融资规模已达到将近200亿元。

“事实上,公司的融资渠道通畅,银行授信资金也很充分。”李林芝坦言,公司推出这些融资方式,更重要的目的是在合理范围内,结合资本市场进行金融产品的创新,发挥产融结合和金融创新的效应。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生物质发电属清洁能源的细分市场,随着政策的引导,已吸引诸多资本和企业进入,后续行业竞争者还会增加。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