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十三五”即将发轫,而中国节能环保产业仍将一枝独秀。这事出有因:在今后的大部分时间里,根据国务院2013年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2015年,被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首位的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将实现4.5万亿元。而另外一种说法则认为,“十三五”期间环保产业年增速将超20%,总社会投资有望达到17万亿元。
环保业新版图日渐形成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环境保护投入不断增加。“九五”期间,我国环保投入达3600亿元,1999年环保投入占GDP的比例首次超过1%。“十五”期间,环保投入约占到GDP的1.2%。“十一五”期间,环保投入的比例进一步增大。环保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推动我国环保产业不断提升。
“环保法律法规、标准的不断完善和执法力度的加大,使得对环保产品、技术、服务需求增加,进一步刺激、调动和促进了企业防治污染的积极性。”同煤集团高晓龙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讲道。
同煤集团是最早投入环保项目的公司之一,如今,它最大的受益是,企业的发展建立在高效率利用资源、减少或消除废物的产生排放和强化生态环境维护。
一组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以15%至20%的速度增长,“十二五”期间环保投资3.4万亿元,比“十一五”期间增长了62%,占到GDP的3.5%。
国家对环保产业如此“阔绰”出手,让历经20多年的中国环保产业充满希望。
而同一时期,国内亦涌现了一批诸如湖南永清、桑德、中国节能等业内知名环保公司,环保产业的新版图逐渐形成。
但一个问题是,与国家日益增加的环保投资相比,中国环保企业的发展却有些不赶趟儿。“2000年,环保产业的企事业单位有1万多家,年产值1080亿元,10年后,环保企业增长至3.5万家,广义环保产业值达到了11000亿元。”有专家称,国内环保企业总体仍处于“小、散、弱”的状态,虽然也有一批年产值超过10亿元的环保企业,但数量与发达国家的相差极大。
跨界玩转环保
眼下,一大批非环保产业公司正加快实现转型,对他们来说,直接并购环保企业或许是入行的最快选择。
中材国际以10.1亿元并购节源环保;清华启迪科技宣布以46.9亿元并购桑德环境,成为2015年最大并购案;房地产商鼎立股份以1.5亿元收购从事金属回收的丰越环保;宝利沥青,宣布以3.2亿元收购从事大气污染治理的一同环保;化工企业湘潭电化则以1.77亿元收购污水处理企业湘潭水务。
有数据显示,近年来,跨界并购环保的交易中,跨行业并购比例近三分之一,且还有增加的趋势。
“这给环保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竞争。”山西财大教授刘海红称,传统企业急于转型,给环保产业带来巨大商机,有利于解决环保资金缺口。
“这个市场非常大,对国家的未来非常重要,也值得多方投入共同发展。”湖南永清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执行总裁梅永华说,不同企业从不同角度切入,可能会带来不同的治理技术方法、会有不同的商业模式,如果“门外汉”进入行业后能带来更新的想法、更好的技术、更好的模式,我们更欢迎,也可以合作共赢。
而业内人士则对跨界并购环保持谨慎态度,面对要求日渐提高的环保业务和技术,传统企业进军环保,其专业和整合能力还需考量。
环保业亟待升级和转型
近年来,我国环境治理力度在全球前所未有,主要污染物减排成效明显,部分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这种改善的速度、幅度与公众预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距离质量标准要求、国际先进水平还有相当差距。
“与上世纪中期环境状况相比,环境质量仍然严重恶化。”梅永华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目前环境问题的类型、规模、结构、性质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新型环境问题不断凸显,持续多年的复合型环境问题效应在放大。在一部分地区、一部分指标得到控制的同时,另外一些问题和指标在恶化。环境问题的区域差异日益加大。
梅永华告诉记者,我国既不处于恶化程度加剧的溃败期,也不处于环境质量达标和根本改善的战略决战期,环境保护目前已经处于并将在一定时间内长期处于战略相持期,需持之以恒,积小胜为大胜。
而在环保设备(产品)中,达到国际上世纪80年代水平的约占五分之一,少数产品具有当代国际先进水平。
目前,永清已经收购美国土壤修复及地下水服务方案提供商IST公司,积极引进来,努力走出去,内外结合,巩固提升自身国内国际竞争力,组建专业团队。
环保产业迎来爆发元年
环保部正在加快制定“十三五”规划,规划将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大气、水、土三大环境战役将推进实施。
按照计划,该规划有望明年3月上报国务院。多位专家预计,环保未来5年的发展方向和投资重点将上升至国家战略角度,成为政府重点投资领域。
在大气、水、土壤三大污染防治不断深入以及PPP等新模式的推进下,“十三五”期间环保市场潜力巨大。
梅永华认为,环保产业公司应力争到2020年,资产超过1000亿元,引领节能环保产业成为重要支柱产业。“到2025年,集团资产超过3000亿元,永清品牌在全球具有广泛影响力,成为世界一流环保企业”。
以土壤修复为例,目前全国近20%的土壤污染超标,修复市场规模动辄以十万亿计,美丽中国写入“十三五”,市场迎来爆发临界点。
高晓龙认为,“尽管节能环保产业在政策层面得到大力支持,但企业仍要在污水处理、固废处理、环境监测等方面的核心技术上下足功夫,否则企业将失去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