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行业新闻 » 正文

“十三五”年均融资需求3万亿 绿色金融将开启巨无霸市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0-08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李彪  浏览次数:493

“十三五”时期,绿色金融或将成为金融业发展的新亮点。

近日,在第四届西安(浐灞)金融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表示,未来几年内将迎来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黄金时期,我们的对外投资也将变得越来越绿色。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陆磊曾透露,央行正在牵头起草我国金融业改革和发展“十三五”规划,将把推动绿色金融发展作为规划的重要内容。

有专家预测,未来5年内,中国绿色金融的资金需求规模将在14万亿到30万亿元之间,即使按照低限计算,年均融资规模也达到约3万亿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告诉记者,未来绿色金融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原因是资源环境约束在加大,今后所有产业、消费都要符合绿色标准,这个需求空间非常大。

在今年由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第六届清馨奖论坛上,金融创新将是业界讨论的四大重点话题之一。

绿色金融推进提速

当下的中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在产业结构调整压力和严峻的环境形势下,绿色金融被赋予了更多使命,被提到更高的位置。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正在开展大气、水、土壤三大领域污染防治的战役,经济发展受到环境因素的严重制约,构建绿色金融体系,释放市场力量,形势越发紧迫,步伐也正在加快。

今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出台,明确要求推广绿色信贷,支持符合条件的项目通过资本市场融资。

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作为生态文明领域改革的顶层设计,详细阐述了建设绿色金融体系,包括:推广绿色信贷,加强资本市场相关制度建设,支持设立各类绿色发展基金,建立绿色评级体系以及公益性的环境成本核算和影响评估体系,积极推动绿色金融领域各类国际合作等。

据了解,目前环保部门已经在推进绿色金融发展方面率先迈出一步。为了有效引导企业的环境表现,环保部门已经与银行等金融部门展开合作,将环保部门行政执法信息纳入银行信贷征信系统,成为商业银行向企业提供信贷支持的重要参考依据。

李佐军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步伐在加快,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在内的相关部门正在制定和绿色金融相关的政策。

据陆磊介绍,目前央行正在起草银行间市场绿色金融债发行的指导意见,不久将向社会公布,同时还将研究推动公司信用类债券的绿色化问题。

非银行融资有望扩大

绿色金融的理念起源较早,人们对其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银行业。

2002年,世界银行下属的国际金融公司和荷兰银行,在伦敦召开的国际知名商业银行会议上,提出了一项企业贷款准则,就是“赤道原则”,该准则要求金融机构在向一个项目投资时,要对该项目可能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估,并且利用金融杠杆促进项目在环境保护以及周围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数据显示,兴业银行作为中国首家“赤道银行”,截至2014年末,已累计为3400多家企业提供绿色金融融资5558亿元,余额2960亿元。

实际上,不仅是兴业银行一家,国内的一些主要银行机构都在加快布局绿色信贷等方面的业务。

今年6月,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2014年度中国银行业社会责任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末,银行业机构绿色信贷余额7.59万亿元,其中,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余额较年初增长15.67%,达6.01万亿元。

李佐军认为,绿色金融不完全是落在银行业,银行只是融资渠道之一,随着金融体制的改革,直接融资的比重将会继续扩大,下一步发展的绿色金融应该是一个体系性的,在证券、基金、期货、保险等所有的非银行金融领域也都需要发展绿色金融。

但是,中国的绿色金融市场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真正建立起完善的绿色金融体系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何愿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发展绿色金融(信贷),需要摆脱“以利为重”的传统思维,同时如何判断(金融服务)是不是绿色,可能还需要一定的技术标准。他同时称,应该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因为这将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