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废水与生洛水污染相比,处理工序要复杂得多。要实现零排放更是更难上加难。
日前,已有公司将传统石灰混凝澄清预处理技术和创新正渗透技术结合,形成高COD、高含盐工业污水零排放解决方案,填补了低成本解决废水零排放技术空白。
工业废水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废液,其中含有随水流失的污染物。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废水的种类和数量迅猛增加,对水体的污染也日趋广泛和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安全。对于保护环境来说,工业废水的处理比城市污水的处理更为重要,工业污水排放是困扰着工业企业一大头疼问题。
4月16日,国务院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下称“水十条”),计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污染严重水体较大幅度减少。与城市生活水污染处理相比,工业污水处理要复杂得多。首先工业废水COD等有机污染物含量较高、各种工业盐分含量复杂,对环境的危害又远远高于城市生活污水;其次,由于治污成本较高,环保监管难,导致在“水十条”出台前工业企业对污水零排放积极性不高。
近年来,特别是煤化工污染问题备受舆论关注,部分示范工程的环保示范效果广受诟病。煤化工废水处理难度大,特别是低阶煤低温气化工艺产生的废水成分复杂,含有难降解的焦油、酚、多元酚等,采用一般的生化工艺很难处理,需要设置焦油和酚、氨回收等设施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后有机废水的COD仍然较高,可生化性较差。因此煤化工废水处理及零排放成为企业的难题,废水处理后出水仍难以达标,大多最终送至蒸发塘处理。
7月8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规范煤制燃料示范工作的指导意见》(第二次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公开征求社会意见。《指导意见》提出对新建示范项目实行最严格的环保标准,包括首次对全行业提出的废水零排放要求。国内首批煤化工示范工程云南先锋煤化工项目负责人王磊表示,对于很多正在做准备的煤化工项目来说,新政策带来诸多挑战,但“十三五”的定位明确也将促使行业走上理性发展的道路。
在对未来行业发展思路上,《指导意见》提出量水而行、最严格环保标准、节能高效、科学布局、自主创新等5项原则。在诸多环保要求中,工艺废水全部回收利用可谓切中行业要害。国家能源局称,这是国内首次对全行业提出废水零排放要求,远高于石化、火电等行业标准。而监管机构还将对落实《指导意见》的情况进行监督管理,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不定期抽查和检查。
实现废水零排放,这在我国水处理技术上还是有一定难度的,相关资料显示,在我国的节能环保领域,水处理的运营环境较为成熟、市场空间十分广阔,但目前针对工业废水“零排放”的处理,国内普遍使用的是蒸发结晶的传统技术,处理工业废水的投资较大且成本较高,处理工艺尚需完善。真正实现废水“零排放”的企业寥寥无几。我国某技术公司率先突破技术难题,为工业企业实施废水零排放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将传统技术做精,将创新技术做透。”日前,该公司将传统石灰混凝澄清预处理技术和创新正渗透技术结合,形成高COD、高含盐工业污水零排放解决方案,填补了低成本解决电力行业脱硫废水零排放技术空白。该技术首次在华能长兴电厂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国高COD、高含盐水处理技术走在了世界最前列,为此类工业污水实现零排放和无污染综合利用海水淡化创造了条件。
公司将自有的石灰混凝澄清技术和世界最先进的正渗透膜处理技术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针对高COD、高含盐工业废水“零排放”解决方案。和传统技术相比,可减少企业约20%的资金投入和节约约30%的运行成本。整套零排放系统的操作运行费用较蒸发结晶法大大降低,处理每吨废水的能耗仅为10Wh左右,大大低于蒸发结晶法的20—40kWh的能耗。在技术和经济效益上都远远领先于同行业对手。
除了从工业废水中完全回收水资源,变液态废弃物为固态资源再利用,新技术对于改善海水淡化水平同时生产溴、镁、钾等其他高附加值产品的资源整合也有积极意义。
目前,我国在工业废水零排放的处理技术中已经走到了世界最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