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蓝藻进入了生长活跃期。蓝藻不但影响河湖,对城市公园里的水景也会造成严重影响,其大量繁殖会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不仅使水质恶化,影响环境美观,严重时还会将水中氧气耗尽,造成鱼类的死亡。
为保持城市公园内水清鱼游,湖南省长沙市多处公园各出奇招,利用生态技术手段来防治和清除水体内的蓝藻。
示范一:桂花公园
方法:种植水生植物,投放大量贝类
成效:3个月见效,一年构建水生态系统
坐落在长沙市雨花区桂花路的桂花公园位于长沙市的中心地带,面积虽不大,但一直是附近市民最喜爱的一处休闲、锻炼活动场所。
最近一段时间,来到桂花公园的游人看到,公园种的水塘里,工作人员穿着防水的衣服正在捞水底的树叶和垃圾。塘水整体呈绿色,有些地方还发黑。在湖水中央,已经搭建起了一个浮台,上面种满了各种植物。
公园管理处徐主任介绍,从今年6月开始,湖南碧清水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开始免费对公园内1400平方米水塘的水质进行公益性提质改造。
“我们是用生态的方法来杜绝蓝藻的产生。”公司施工负责人杨家清介绍,主要是要在水里构建一个生态系统,种植多种水生植物,同时投放相当数量的螺蛳和蚌壳等贝类。水生植物能吸收和分解水体中的营养物质,产生的微生物则成为螺蛳和贝类的食物,等到螺蛳和贝类繁殖到一定数量后,再投放一些特定鱼类,捕食水中的螺蛳和贝类。如此形成一条食物链,从而杜绝蓝藻的产生。工程需要分为3个阶段:改良水塘底质、栽种水生植物和放置种上植物的浮床。
“暴发蓝藻的原因就是水体富营养化。”相比投放化学药物,或者是用生物制剂防治等方法,桂花公园采用的这种纯生态技术在湖南属于首次。“不用化学药剂,没有二次污染,不用电。”杨家清说,他们的生态技术方法是植物加动物加微生物,采用的是“中药治水”的理念,见效虽慢,但是疗效好。3个月后见效,一年内构建生态系统,“构建成生态系统后,可以保证25年不会再产生蓝藻。”杨家清告诉记者。
公司总经理张展怀表示,城市公共水体环境的优良程度,直接反映了一个城市的重要环境指标及文明建设程度。这项水生态治理技术特别适合用于城市湖泊、城市园林水体,楼宇景观水体还原改造。
示范二:烈士公园
方法:培养生物菌制剂,利用鱼类吃掉蓝藻
成效:湖水水质稳定达Ⅳ类
长沙烈士公园占地2083亩,水体面积(年嘉湖+跃进湖)1044亩,占了公园总面积的一半,其中年嘉湖水面积有近800亩。上世纪80年代的年嘉湖因为水体规模较大,加之进、出口都和浏阳河相通,过去以来一直都靠自净。加之后来每隔4年要换一次水,湖水基本没有污染。
年嘉湖的蓝藻比较严重的是2008年和2009年。当时由于城市建设,年嘉湖隧道工程施工需要,湖水被排干,湖内积年来的生物环境遭到彻底破坏。随着隧道工程竣工,年嘉湖重新蓄水,随即暴发了最大规模的一次蓝藻侵害。
长沙烈士公园园林科工程师向文胜回忆,当时年嘉湖一半的水面都被蓝藻所覆盖,把胳膊伸到湖水里,提起来手臂都是绿色的。
由于一时还没有找到有效的办法治理蓝藻,只有靠抽水机来抽。蓝藻有个习性,气温低的时候都聚集在一团,超过一定温度就会立即扩散开来,所以他们必须赶在每天凌晨气温低的时候,加班抽蓝藻。但这也无济于事,抽取的速度远远赶不上蓝藻繁殖的速度。“蓝藻几乎就是以几何级数在增加。” 向文胜说。
年嘉湖暴发蓝藻后,他们采取过多种方式,人工的、化学的,但结果都不理想,“由于蓝藻的数量实在太多,就连湖内放养的白鲢鱼都无法消灭蓝藻,因为白鲢鱼把蓝藻吃进去,排出来的还是蓝藻”。他说。
通过多方考察,最后他们和岳阳的一家公司合作,采用了一种纯天然的、生态的方法。“那家公司培养了一种菌类,投放到水里后,微生物会把蓝藻吃掉,转变为红藻,而白鲢等鱼类吃了红藻后能够正常消化。”向文胜介绍说,他们又在年嘉湖里投放了几十吨的白鲢鱼。前后花了3年时间,花费了近300万,最后才成功控制住了蓝藻。为了巩固治理效果,公园又沿湖进行了截污工程建设,周边的生活污水绝无一滴流入年嘉湖,因此,湖水水质一直稳定在Ⅳ类以上。
示范三:南郊公园
方法:建造“三级水循环”净化系统
成效:目前未发现蓝藻
长沙南郊公园的景观水体漫竹湖面积约4000平方米,水体体积约8000立方米。2010年,漫竹湖暴发了蓝藻。据公园管理处园林科提供的资料显示,当时水体水质COD、氨氮均为地表水劣V类,湖水中氮、磷、钾的成分太高,超出水体自净能力,水表蓝藻大量繁殖,导致水质破坏,水体含毒,对鱼类的生存产生危害。当时由于蓝藻暴发,已经导致漫竹湖湖水变黑发臭,严重影响景观效果。
据南郊公园园林科科长罗治宇介绍,近几年,他们利用药物等多种方法结合防治蓝藻,其中最有效的是公园管理处和一个科研单位合作,投资了十几万元,在池塘设计的一个三级水循环净化系统。这个系统从地下开挖,在地下建立一级、二级、三级沉淀池,让水经过三级沉淀池沉淀之后,最后从一个有落差的地方流出。这样既能形成一个小的景点,又能保证水的流动性,很大程度上抑制蓝藻生长。
公园管理人员在生物反应池加入一定量的生物树脂,通过泵抽水的方式使漫竹湖的水通过生物反应池,反应池内的生物树脂作为微生物的生长载体,为其生长、繁殖提供能量,加速水体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大量繁殖的微生物能消耗更多氮、磷等营养物质,微生物被水中的浮游生物代谢,浮游生物又是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的食物,这样形成一个生态循环体系,使水质改善。且其降解的最终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不会造成二次污染。这个装置投入使用后不到两个月时间,水质就得到了改善。
在公园园林科工作人员的指引下,记者看到漫竹湖畔一簇茂密的翠竹下,一排清澈透明的水帘缓缓流入湖中,水帘下,成群的鱼儿自在的嬉戏。工作人员介绍说,这就是公园三级水循环净化系统的出水口,旁边的大水管连通生物反应池,“以前在高温天气下,蓝藻会开始暴发,但今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蓝藻。”
示范四:晓园公园
方法:湖底放置基垫吸附营养物
成效:上半年曾出现轻微蓝藻,得到有效控制
青年湖是长沙市晓园公园的一处人造静水湖,水体面积2000多平方米。改造前,每到夏季,湖面蓝藻泛滥,被游客称为“臭水湖”。随着晓园公园启动环境综合整治及提质改造工程,对青年湖的水质及景观效果也再次进行了改造。
公园管理处副主任张文波说:“我们对青年湖采取立体综合防治的处理方法,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目前的蓝藻防治效果比较好。”
据了解,公园在先前的改造工程中已对青年湖底进行了合理的硬化处理,此次改造又在湖底放置了“阿科曼”(由超编织技术制造的一种织物)生态基垫。“阿科曼”的表面吸附性将更多的营养物转移到“阿科曼”表面,从而使浮游藻类在生存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导致其不能正常生长、繁殖甚至消亡。大量的微生物附着在“阿科曼”表面,对有机营养物进行吸附、生物氧化,最终将有机物分解,或转化成为微生物组分,从而去除水体中的BOD。最终通过藻类的代谢合成和各种菌类的氨化、硝化、反硝化作用去除水中的总氮。同时,在青年湖中放置3台爆瀑循环泵,促进水体循环流动,增加湖水含氧量,抑制富营养化物质的生成,从而有效抑制了蓝藻泛滥。
公园还通过安装喷灌系统,将湖内的旧水抽出对园内的花草树木进行喷灌,同时对青年湖及时补充新水,使湖内死水变活,既满足了“水长清”的景观效果,又没有造成资源上的浪费,一举两得。
此外,湖内还放养了白鲢、草鱼、雄鱼、锦鲤及其他观赏鱼类以及螺蛳等贝类,利用生物链原理,对藻类生物进行防治。在湖边种植了黄菖蒲、梭鱼草、再力花、水生美人蕉、水葱、荷花、睡莲、水生鸢尾、香蒲等水生植物,在消耗湖水中富营养物质的同时,也增加了湖面景观层次、美化了水体的景观效果。
今年上半年,湖面曾出现了轻微的蓝藻,因湖内已养殖有鱼类、贝类,生态小环境较为稳定。公园也及时撒施了适量的沸石粉,防治效果非常明显。同时,还减轻了以往用硫酸铜等传统防治措施对水生动植物的危害及造成的重金属污染。
长沙市园林局副局长黄哲告诉记者:“景观水体蓝藻污染的治理问题一直是个难题,不光是湖南,全国乃至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面临这个问题,目前来讲都做了很多工作,但我们还没看到非常成熟的技术,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
黄哲表示,在蓝藻的治理方面,虽说目前经验不是很成熟,还没有达到标准化的程度,至少我们在思考,在行动,在探索,也希望能取得良好的成效,能给同行们在这方面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关内容:等离子体放电灭蓝藻 有效帮助处置水体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