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2”爆炸事故发生后,环境保护部调集全国环保部门的科研和监测专家、技术人员、监测仪器、车辆等赶赴天津港,帮助开展环境应急监测工作。图为河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的应急人员在爆炸核心区监测。本报记者邓佳摄
截至8月23日,天津“8·12”爆炸事故已经过去11天了。人们永远记住了“血的教训”,记住了这个日子。
2015年8月12日22时50分左右,天津滨海新区天津港务集团瑞海物流危险化学品堆垛发生火灾,随后引发大爆炸。
首先冲进火场的是可爱的子弟兵以及消防人员和公安干警,他们可歌可泣的英勇行为,定格在历史的记忆中,让我们永远怀念。
紧随其后冲上去的是环保人员,爆炸发生后的第一时间,滨海新区环境应急值守人员最先到达事故现场,爆炸发生不到一小时,环境应急监测就在现场展开了。
“十天十夜”!
记者在爆炸事故点间穿行,用笔和相机,在危险与忙乱中记录了环境应急人员冒着生命危险坚守一线的“十天十夜”。
从环境保护部部长到基层环保人员,从天津市的环境应急人员到全国各地环保部门的增援队伍,从环境领域专家到环境应急志愿者,大家都坚守岗位,和时间赛跑,用准确的监测数据为环境应急决策提供强大支持,用准确、及时的监测信息回应社会关切。
□8月13日
8月12日23时34分,一个普通周四的夜晚,滨海新区环容局塘沽监察支队的朱江、雷亮正在进行常规的应急值班,周遭的一切是像往常一样静谧。忽然间,“轰、轰……”,远方间隔传来惊天动地的爆炸声打破了往日的宁静。爆炸声让他们意识到,天津港方向出了大事儿。
获得事故消息后,朱江立即拨通支队长叶志斌的电话汇报情况。挂断电话,叶志斌连忙从家赶来,同朱江、雷亮一起紧急赶往事故现场,不到半个小时,三人就已到达爆炸现场的核心区域。此处离爆炸点仅200米左右。
现场火光冲天、浓烟弥漫,震碎的建筑围挡、玻璃碎渣布满街道,消防、公安、急救车辆警灯特有的红色、蓝色不断闪烁着。他们从现场公安人员口中得知爆炸点属于危险品仓库后,当即向滨海新区环境监察大队长崔鹏汇报,并原地待命,等待环境应急监测人员到达现场。
约10分钟后,崔鹏到达现场,当即启动应急预案,一边立即报告主管局长并按要求通知局办公室,一边协调滨海新区环境监测站开展监测。
8月13日凌晨1时,携带便携质谱、傅立叶红外、多种气体分析仪等大气监测仪器的滨海新区环境应急监测人员驱车抵达现场,迅速布点监测。
与此同时,得到事故消息后的天津市环保局在第一时间调动应急监测队伍,紧急从天津市区奔赴现场。
凌晨2时50分,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第一批应急监测队伍共计4辆车15人,携带快速监测设备到达事故现场,迅速开展现场应急监测工作。
事故发生后,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立即作出安排部署,并委托环境保护部副部长翟青率领环境保护部应急办副主任闫景军以及工作人员、专家技术组一行7人于凌晨赶赴事故现场。
一下高速,翟青立即与天津市环保局局长温武瑞带队的环境应急监测队伍会合,一起查勘现场,实地查看位于新港八号路的大气监测点位,驱车到保税区扩展区污水处理厂和入海排污口,实地指导环境应急工作,并召开会议提出下一步环境应急要求。会后,闫景军立即组织专家会商,制定环境应急方案。
凌晨4时20分,天津港保税区环保局环境应急人员紧急到达距离爆炸现场2.3公里的保税区扩展区污水处理厂,发现现场部分设施受损严重,立即与相关单位沟通修整事宜并准备采样监测。
此后,按照2小时/次的频次,应急人员持续对污水处理厂雨水口和污水进出口及天津港周边雨水口进行24小时连续采样和现场监测。每批样品立即送到40公里外的区监测站实验室进行分析。同时,天津市环保局紧急调动各区县环保部门应急监测力量赶赴滨海新区支援。10时左右,全市16个区县环境应急监测队伍全部到达。
下午16时30分,天津滨海新区危险品仓库爆炸事故首场新闻发布会举行,温武瑞参加发布会,介绍了滨海新区危险品仓库爆炸事故环境应急监测的最新情况。
布点监测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成分和危害程度、第一时间封闭事故区域入海排污口、排查污水处理厂进口水质、分析爆炸物成分……这些看似可以用一两句话来概括的工作,每一项都需要深入现场,都十分危险,都十万火急,每一个环节都要求不可以有一点疏忽和纰漏。
“这是我这辈子最漫长的一天,高强度的工作,高度的精神紧张,从现场出来就感觉整个人都被掏空了。” 第一时间投入到应急监测工作中的天津市环境监测站污染源监控部的高翔告诉记者。“看到现场的情况我们就知道,这是一次从未遇到过的重大事故,严重程度无法用言语形容,同时我们也十分清楚自己的职责,我们必须不惜代价,尽快拿出准确的监测数据,为下一步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8月14日
凌晨,保税区环保局为摸清污水处理厂上游废水水质情况,在确保对重要点位持续监测的基础上,新增了3个更加靠近核心区的点位。应急监测人员穿戴全套防护装备,在手电光的照射下,踏着泥泞道路进入警戒线采样监测。
凌晨4时许,在将这批样品运回实验室的途中,送样车的油箱被翘起的铁板划破,汽油开始外漏。清晨车辆应急救援人员看到受损情况后说,如果当时划出一点火花,和外漏的汽油一接触,后果不堪设想。听完这番话后,送样品的小伙子们惊出了一身冷汗。
上午10时,“唰”,一条微信在保税区环保局微信群中弹出:“监测站监察支队的同志,将家属姓名、手机号码、家庭住址、住宅电话等发过来……”保税区环保局开始收集前线环保人员的家属信息。这一刻,所有人的心情都十分复杂。
这天上午,记者再次穿越爆炸事故中心禁行区,来到海滨高速监测点位,在现场采访了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总工程师魏恩棋。“我们目前有120多名监测人员在事故点周围开展大气和水的应急监测工作。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多位专家也赶到了现场,其中有的专家是放弃休假,直接从休假地点赶来的。”魏恩棋说。
与此同时,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政府参事、市环保局原总工包景岭中断了在哈尔滨的会议,订了最早的机票,直接从会场奔赴现场,他也是最早到达前线的专家之一。
将至正午,记者来到了此次环境应急中唯一一处常规污染物监测点位。在烈日高温下,值守工作的黄强、陈美虎两名监测人员脸上已满是汗珠,衣服也被汗水浸湿。当与记者同行的工作人员提出想给两人拍张工作照时,他们说:“浑身是汗,还是不拍了。”
下午16时,已到达现场的专家开始汇总意见建议,并根据现场情况制定方案,确保应急监测各项工作到位。天津市环保局专家组主要由原先设立的环境应急专家组和来自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的志愿专家团队组成。他们中很多人都已年过半百,他们和年轻人一样24小时现场待命,用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制定一个个方案。
□8月15日
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血的教训极其深刻,必须牢牢记取。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首要位置,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凌晨时分,温武瑞再次召开现场会议,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及时调整应急监测方案。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指导下,会议决定调整大气监测点位和项目,加密监测频次;增加水质监测点位,调整水质监测项目、频次,并确保监测结果于第一时间报送事故现场处置指挥部。
14日23点一直到15日凌晨两点,滨海新区监测站接到指挥部近距离监测空气指标的命令。监测人员以每小时一次的频率,共3次深入爆炸中心下风向100米范围内进行气体监测。据当时去现场的监测人员回忆,那个时候周围什么人都没有,也没有照明,只有还没有完全扑灭的余火成为现场的最强光源。
现场的取样人员坚持以1小时一次的取样频率,以车为家,风餐露宿,奔波于现场和实验室之间;在实验室,24小时的检测作业从未停歇,环保分析人员昼夜在岗,废寝忘食,一丝不苟。这就是一线环保人员最真实的工作状态,他们时刻坚守自己的岗位,守护一方环境安全。
□8月16日
早上8时,保税区环保局全体环境监察、监测人员携带仪器等从40千米外的办公地,赶赴保税区扩展区污水处理厂,搭建了临时监测数据分析实验室。
天津港保税区环保局的樊在义连续6天不分昼夜,144个小时里仅休息了不足20个小时,他们日夜奋战,先后组织监测542项监测因子,牢牢盯住每一个数字的变化情况,确保了污水临时处理装置在方案确定后的3天时间里即以最快速度建立起来,使污水厂于8月16日下午具备了进水条件。陈吉宁部长对保税区环境应急准备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10时30分,在天津“8·12”爆炸事故第6场新闻发布会上,包景岭回应了社会关切。他承诺,目前空气质量不会影响事故发生地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含有氰化物的废水没有外泄,已经开始着手用科学方法处理处置。
“新闻发布会监测报告中的数据和环保专有词汇,都是用通俗的语言表达的,要让公众更便于理解,让人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真实的数据和情况。”包景岭说。
中午时分,河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接到指示,11名监测人员立即携带便携式气质联机、傅里叶红外分析仪、有害气体检测箱、便携式水质分析仪等专业设备和防护装备迅速赶赴天津滨海新区。
他们是第一支抵达天津支援环境应急监测的地方监测队伍,抵达后顾不上休整,立刻与天津市环境监测站交流情况,迅速投入现场监测筛查工作。
这天傍晚,陈吉宁到达天津滨海新区。他第一时间召开座谈会,听取处理事故汇报,查看了解环境应急工作情况,并慰问战斗在第一线的环保干部职工和专家技术人员。他对身边的翟青副部长说,大气监测要准确、及时,土壤要监测,要立即组织专家做好方案,含氰废水要摸清情况迅速处理、处置,绝不能外泄。人不够,就调动全国的监测人员过来支援天津。
晚上20时,陈吉宁来到保税区扩展区污水处理厂和北港路的提升泵站,摸黑登上处理废水的沉淀池,详细询问工作人员用活性炭吸附处理废水的情况。他叮嘱在雨水到来之前,一定严防死守,不能让一滴废水泄漏,并嘱咐环境监测工作人员注意安全,努力及时、准确提供监测数据。
□8月17日
从8月16号开始,天津市环境监测站开始安排部署土壤监测。土壤监测的每个点位都需要通过高清卫星图,细化网格逐点核查。工作人员昼夜不停地设计、测量、取样,仅用一天就完成了73个点位从出方案到采样的全部过程。
“这些工作,如果不是紧急状态,至少需要一周的时间。”天津市环境监测站污染源监控部的高翔告诉记者。
天津市环境监测站污染源监控部和水、生态监测部进行了有效资源整合,基本合并办公,无论是现场取样、后台分析还是运输器械、后勤保障,没有一个人有时间休息,每个人任务都非常重。现场监测一部的徐彬,在电脑前坚守了50多个小时没有休息,确保第一时间汇总统计数据。
“我们这里很多人,都在三十岁左右,正是家里孩子年纪小的时候。感人的事情很多,女同志中有单亲妈妈需要自己照顾孩子的,有爱人瘫痪在家离不开人需要照顾的,但是没有一个人请假。” 魏恩棋告诉记者。
这天中午,翟青在开完现场办公会后,再一次布置任务后返京汇报工作。这是他在现场连续指挥工作的第五天。
下午,第四批增援的地方监测队伍,江苏省环保厅环境监测中心分析部的两位工作人员抵达天津,投入到紧张的环境监测工作中。
环境保护部应急办主任田为勇、环境监测总站副站长李国刚也于这天下午抵达事故现场。
晚上22时,田为勇召集环境保护部监测总站、规划院、固管中心专家及天津市环保局召开工作协调会,成立了环境保护部工作组,分为综合组、监测组、指导协调组。闫景军牵头综合组,负责上传下达、报告、协调工作,并与天津市环保局综合组对接。会议确定了每天上午10点,环境保护部工作组与天津市环保局工作组召开碰头会。
□8月18日
中午时分,山东省第一批环境监测人员抵达天津支援。
下午15时,环境保护部应急办副主任冯小波从北京紧急调运10套专业防毒装备,赶赴现场。
晚上22时许,陈吉宁再次来到天津,下车后,他立即走进会议室主持召开会议,听取近几天环境应急处置情况汇报,详细询问并研究空气质量特征污染物、含氰废水处置、土壤环境风险防控、强降雨天气下应急准备等工作。会议结束时已是零点,环境应急监测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参会各部门得到指示后,马不停蹄,连夜去各自岗位落实陈吉宁部长在会议上部署的工作安排。
会后,已经连续近40个小时没休息的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张震,立即赶往检出氰化物超标的一号雨水泵站。监测人员连夜沿此处的雨水管网采样,共计18个。“这些天,一线人员连续作战,平均睡眠时间都不足3小时。”张震说。
□8月19日
早上,天津滨海新区下起了雨,这让现场每个人原本紧张的神经更加紧张起来,如果雨水量大,与含氰废水一起涨起来,那就很危险了。
这一天,事故现场周围水质监测点位调整至42个,其中警戒区内点位26个、警戒区外点位16个,现场共采集各类水样品39个。
上午,陈吉宁冒雨、踩着泥泞的道路来到事故现场,查看地下市政管网、疏水井情况,之后,又来到天津港务局会议室,在市政管网设计图纸上,与滨海新区、天津港工作人员一起,逐条管网、逐个水井口门,一个一个落实,研究指导含氰废水封堵和处置工作。
下午,陈吉宁前往国家核生化应急救援队,代表环境保护部慰问指战员,并加强双方在应急处置方面的配合工作。记者在现场听到核生化部队负责人说,不仅仪器没有检测到神经性毒气类物质,在检测过程中,战士们还看到一只鸽子从被炸毁的集装箱堆垛废墟里飞了出去,生物性检测体也印证了现场不会有神经毒气。
中午,辽宁省环境监测实验中心在两小时内调集3辆应急监测车、11名专家和技术人员,携带水质检测仪、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保温箱等专业设备和30余台(套)防护装备迅速出动赶赴天津滨海新区。
下午,山东省环保厅安排省环境监测站和济南、青岛市环境监测站分别组成应急监测分队,支援天津危化品爆炸环境应急监测。由于时间紧迫,监测人员甚至来不及准备个人洗漱物品、换洗衣物等,匆匆与家人电话告别后,就踏上征程。
□8月20日
清晨6时,天津市环保局副局长吴光亮带领固体处处长袁倩、市环科院副总工赵文喜深入爆炸现场大坑周边的积水点调查。当时,积水点旁边还冒着黑烟和金属钠爆炸后的明火。他们淌水测水深、步数测距离,现场取样,基本掌握了积水点情况。
上午,陈吉宁来到核心区内外的各监测点位,看望慰问来自全国各地环保部门的应急监测专家和技术人员。他详细询问了监测点位的布点和监测数据,并嘱咐大家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注意安全。
下午,陈吉宁再次召集天津市、滨海新区政府有关部门和环境应急专家,进一步研究落实封堵管网和口门,保证处理含氰废水工作正常。之后,陈吉宁进入爆炸事故核心区,实地查看含氰废水水坑积水情况,并与随行专家和工作人员商议下一步处置安排。
下午16时,田为勇在第11场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事故发生以后,环境保护部立即启动了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指导天津市的环境应急处置工作。他告诉在场记者,天津地方和支援天津的全国各地环境应急监测人员已达550人。
□8月21日
早上,在掌握积水点基本情况后,两名环境保护部专家又进行了现场勘察,经商讨决定,采用罐车外运、吸水纸吸附的方式解决废水问题。
在指挥部的安排下,武警、中铁十八局等单位负责清理集装箱和开挖深水坑,创造抽水作业条件。
之后,负责废水处置的天津合佳威立雅危废处置公司调集了8台抽水车,在天津市环保局环保小组的3名干部和天津合佳威立雅危废处置公司总经理蔡凌,副总经理张世亮、华明良3人的带领下,兵分两路带领工人通过现场十多小时的作业,两处积水点的废水终于顺利清空。
从接到处理含氰废水任务后,现场的环保人员一刻未停,在危险源附近待了20多个小时,连续工作。在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与烈日炙烤下,全身衣服湿透已习以为常,甚至连防毒面具也基本没有更换,就是希望含氰废水能够尽早清场。
20多个小时的连续奋战,吴光亮放在兜里的手机,已经被汗水浸透,无法开机了。但在现场坚持指挥作业的他却一刻也未停歇,和他的同事们一样,坚守在环保应急战场上。
□8月22日
早上,天津市环保局水处安排对洗消点洗消废水进行跟踪监测,水处处长贾丽泉再次到现场考察车辆洗消点洗消水情况,进一步修改完善了洗消废水处理方案。
上午,记者在现场采访温武瑞,他告诉记者,他最为关注的就是“通过监测及时掌握气、水、土、海环境质量;严防死守,加快处置,不让受污染水体入河进海;及时发布监测信息,回应社会关切”。
下午,记者又一次采访到了包景岭。“这次我们有了一个很好的经验,就是在爆炸发生以后,立刻把爆炸分成了警戒区、核心区和外围的生活区。把污染控制在核心区,逐步解决,而在外围生活区,保证没有有害污染物扩散,让居民可以正常的生活。”包景岭告诉记者。
作为“8·12”爆炸事故专家组组长的包景岭,不仅需要给前方分发工作设计方案,还要面对公众进行数据公开,回答公众关切的问题。几乎每一个突发问题,他都会亲自检验把关。
下午16时,田为勇和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主任邓小文参加第13场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布下一步的环境应急工作和前一天的应急监测情况。
这是一次没有预期的事故,这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现场的环境在瞬息万变,环境监测的任务也错综复杂,但环保人始终恪尽职守斗志昂扬,坚守在一线。
一次次监测,一项项数据,一篇篇报告,与路边冷掉的一份份盒饭、一件件汗水浸透的衣服、奔波没有停歇过的一辆辆监测车一起,见证了环境应急的“十天十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