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一直是环境治理的热点,污水处理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污泥,其中含有很多有害物质,由于处理技术的欠缺,污泥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湖北省首先攻克这一难关,污泥高干脱水领域已国际领先水平。
7月,骄阳似火。在湖北省咸宁市经济开发区温泉工业园内,一台正在工作的新型污泥干化设备正“吃”进含水率80%的污泥,“吐”出含水率40%的“饼干”,这些污泥“饼干”就像被烈日烤过一样。
这是桑德集团旗下的湖北合加环境设备有限公司与北京海斯顿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最新成果———“电渗透污泥高干脱水技术”(以下简称“电渗透技术”)。该技术日前通过专家鉴定,已达到污泥高干脱水领域国际领先水平。
污泥处理处置迫在眉睫
“让污水变清流”。污水处理一直是环境治理的热点,尤其是近些年来,城镇污水处理厂在全国全面建设,污水处理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污水处理产生的副产品——污泥的处置,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住房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近日指出,该部今年年初对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理处置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每年处理污水总量约为480亿立方米,产生含水率为80%的污泥超过3000万吨,无害化处置率为56%,采取了临时处置手段的污泥占总量的1/3,还有百分之十几的污泥去向不明。
近年来,国家对污泥处理处置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务院发布的“十二五”规划中,要求城镇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70%,大中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80%。但是,目前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并不理想。
今年上半年出台的“水十条”也将污泥处理处置作为重点条目。“水十条”规定,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应进行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处置,禁止处理处置不达标的污泥进入耕地。非法污泥堆放点一律予以取缔。现有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应于2017年年底前基本完成达标改造,地级及以上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应于2020年年底前达到90%以上。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牵头的这项工作正在积极落实中。前期的欠账与现实的需求让污泥处理处置在环境治理中的地位突显,而研发更先进的技术就显得尤为迫切。
零添加低能耗凸显优势高含水、难脱水,富含有机质、易腐败、产恶臭,含有病原微生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这些特点使得污泥处理处置比污水处理更加困难,而脱水干化技术又是解决污泥处理处置技术难题的关键。
在“电渗透污泥高干脱水技术鉴定会”上,评审专家指出,该技术将“电渗透”与“板框压滤”进行耦合,可将城市污泥含水率从80%~85%降至60%~40%,在不投加任何化学药剂的情况下,总电耗大幅降低,与达到同等脱水效果的现有技术相比,投资和节能效果明显,这种技术组合具有创新性。
另外,该技术采用静态铜排牵引电缆配电,有效解决了虚接打火等技术问题,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采用低压开关电源,电能转换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同时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作为二次脱水技术,可与现有常规脱水设备直接衔接,不用配套庞大的加药系统,工艺系统简单、占地面积小、操作管理方便,并为污泥后续处理处置和利用提供了泥质保障。
专家认为,该技术为污泥体积减量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和设备,将电渗透和板框压滤相结合属于国内首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首先是减量化,能够脱除污泥中间隙水、毛细水、吸附水和部分结合水,泥饼含水率小于40%,遇水返溶率小于5%,实现减容70%。其次是无害化,通过摧毁微生物细胞膜,杀灭污泥中的蛔虫卵和病原微生物;利用阳离子向阴极迁移现象,去除部分重金属。最后是能源化,污泥水分的深度脱除,使泥饼的低位热值提升,不仅能自持焚烧,而且可回收热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