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东主政山西环保七年间,在治污手段上创造了数个全国“第一”。当全国很多地方环保部门还在抱怨没有执法权时,刘已提出要“把环保执法权力使用到极致”,并创造了“刘向东精神”。在打破旧时利益格局之后,刘一手建立起当地的环保新格局,亦掀翻了自己。
刘向东还欠环保部部长陈吉宁一个约定。
8年前,当时还是清华大学副校长的陈吉宁受山西省之邀,担任环境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当时,刘向东和陈吉宁有一个约定:将山西最具代表性的环境治理工作闯出一条路子来,然后去申请诺贝尔地球奖。
这个约定,刘向东怕是再也无法兑现了。2015年3月19日,山西省纪委发布消息说:山西省环保厅原党组书记、厅长刘向东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
这位曾经被山西省环保系统称为“为环保而生”的环保明星,骤然间沦为环保系统中落马的级别最高的官员。
刘向东主政山西环保七年间,在治污手段上创造了数个全国“第一”。当全国很多地方环保部门还在抱怨没有执法权时,刘已提出要“把环保执法权力使用到极致”。在打破旧有利益格局之时,刘一手建立起当地的环保新格局,亦在利益中绊倒了自己。
如今,全国环保利益格局正在新轮的“破立”之间。在这场扩权趋势之中,刘向东曾走在最前列,却提供了“环保污吏”的反面样本。
“有点霸道,不是坏事”
刘向东落马的消息传来时,山西省环保厅的处级干部郑元并不感觉意外。“并不是像刘向东当初宣传的那样,好像山西没有他就没法保护环境了。”郑元说。
自2006年起,刘向东主政山西环保7年。及至2013年卸任时,一本系统介绍刘的书出版发行,书名为《“恶官”刘向东环保纪实》。
该书的作者樊丕德曾任山西省作家协会秘书长,他在书中赞扬了刘向东“宁施恶,不随俗”。书中说,在刘向东工作过的单位,大家都对他有敬畏之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说他霸道、霸气,有人说他不懂“世理”,有人说他固执。对此,刘向东认为,“有点霸道,有点霸气,不是坏事,别人不敢轻易对你不恭,觉得你头难剃”。
事实上,刘向东只是山西此轮系统性、塌方式腐败的一环。2014年12月,山西反腐风暴波及忻州,曾担任吕梁市长的忻州市委书记董洪运被纪检部门带走。
在董洪运被调查前,忻州本地两名企业家已被先后带走协助调查。其中一名叫郎凤娥,是山西蓝天环保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天环保)董事长,此人在山西环保系统中关系复杂的人物。
一位接近山西省纪检系统的消息人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郎凤娥被带走协助调查不久,纪检部门就到山西省环保厅提取了该公司的相关材料。之后,山西省环保厅原总工程师赵义被带走。亦有知情人士称,当时的环保厅厅长刘向东和赵义(时任发改委环资处处长)均与该企业有利益交换。
这只是未经确认的的落马版本之一,具体的案情尚待办案机关进一步公布。
被带走前,刘向东最后的仕途时光是在山西省第一巡视组组长的任上度过的。2014年10月11日,山西省纪委发布通告说,山西省委巡视一组将对吕梁市所辖区县进行巡视。饶有意味的是,刘向东的名字并没有出现在第一巡视组组长的头衔之后。
而向来高调的刘向东,此间却刻意保持低调。刘身边的一位朋友介绍,刘已经预感到自己要出事,做事开始小心谨慎,“很少出来见朋友,这显然不是他的处事风格”。
巧合的是,刘向东接受调查消息被公布的前一周,山西省委第一专项巡视组刚刚进驻山西省供销社,那里正是刘向东担任山西环保局局长前的最后一个岗位。
“为环保而生”
在成为山西省环保局长(2009年之后为环保厅)前,刘向东是山西省供销社理事长。山西省供销社的一名中层干部说,刘向东“胆大、敢干”,后来治污的铁腕风格已露锋芒。
刘曾是“省城最年轻的处级干部”。28岁便成为太原市第一商业局副局长很长一段时间里,他的仕途一帆风顺,几乎是三四年一个台阶,最后坐上了山西省供销社一把手的位置。
1988年,或许是担任山西省省委委员父亲的病逝,刘向东的仕途开始卡壳,他在供销社的岗位上,一呆就是6年。刘向东也曾多次向朋友抱怨,自己做了不少成绩却被压制了6年而得不到重用。
这名供销社干部回忆说,刘向东也常常会为了哥们义气,而忽略组织原则。供销社内部至今还流传着刘向东在供销社改制中“收了不少好处”的传言。其中最有争议的是,2003年刘向东涉嫌将位于太原火车站对面的凯乐大厦低价卖给一名南方商人。
2005年6月,于幼军调任山西省长。那时的山西正面临如何治理环境污染的复杂局面。
“当时山西的环境污染,已经到了不可不治的紧要关头。”山西日报社一名资深记者吴田告诉南方周末记者:2005年,山西省大气环境质量排名全国倒数第一。临汾市甚至被外媒称为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十大区域之一。而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结果,空气质量劣于国家三级标准(指旧国标)的43个城市中,山西就占了16个。
据吴田回忆,省长于幼军当时痛心疾首,多次召开全省领导干部动员会,“他提了一个口号,要以‘壮士断臂’的决心和勇气治理被污染的环境”。山西需要一个铁腕的执行者。
也许是因为刘向东在供销社改制中展现的铁腕手段被看重,刘向东受命于危难之间,成为山西省环保局局长。当时的很多人都没有料到。
上任的第一天,51岁的刘向东信心满满,在就职演说上称,“做一个面对矛盾挑重担、自加压、不畏难、勇向前、有负责、敢负责的人”。
两年后,刘向东就被赞为“为环保而生”的人。2008年,刘向东更是获得了第五届中华宝钢环境奖。当时山西省环保局这样推荐刘向东:“他,长期关注环保,似乎就是为环保而生,似乎一直在等待为环保献身的机会。”
“统一战线南征北战”
刘向东第一次置身于如此重要的岗位,在省府强力的政治保障下,他像一名伺机而动的猎人,开始了对山西污染企业的围猎。
说是围猎,名副其实。除了继续沿用像以往的关停等措施之外,刘非常注重联动其他部门以及实行一票否决制,核心逻辑则是环保系统扩权。在当时的省里的支持下,刘向东逐渐开始建立“新时期的环保统一战线”,将环保局长的权力用到了极致。
上任之初,刘向东把治理山西的环境污染当作一场战役,他如此总结前几年的工作,“突破吕梁”“挺进临汾”“阻击运城”“南征北战”等。
2006年以来,山西省环保局分别和中国人民银行太原支行、电力部门、太原铁路局等19个部门联合执法,对于可能产生污染环境的企业,进行不予贷款、断电以及停运等方式处理。
当时的媒体报道说,刘向东的“环保统一战线”结成以来,整个山西省形成了部门联动,共同打击违法排污、保护蓝天碧水的环保新格局,“将环境保护的主动权掌握在了环境执法部门的手中”。
不仅如此,刘向东还推动了环保的“一票否决”制,他认为“政府应该是治理环境污染的第一责任人”。他的想法得到了时任山西省主要领导的支持,很快就以政府文件的形式下发。
一位厅级干部向南方周末记者提供了山西省政府的这份名为《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蓝天碧水工程的决定》的文件。
该文件要求对政府官员进行“环保考核”,并为各城市制定了具体的考核指标。环保一票否决制,首次以红头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实行半年一公布,年终“一小考”、三年“一中考”、五年“一大考”的考核制度。文件还要求建立对各市、县党委、政府和党政主要领导在环境保护政策措施、工作力度和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年度考核。
考核结果作为政府评先评优和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在干部考核和提拔任用中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
上述厅级干部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等于是环保局掌握了干部考核权,虽然一定程度上对治理环境污染起到了推动作用,也埋下了寻租的隐患。”后来,刘向东倡导的“一票否决制”还被写入了山西省第九届党代会的报告中。上任不到一年的刘向东因此当选山西省纪委委员,山西省年鉴称,“这在山西环保史上还是首次”。
“刘向东精神”
刘向东也从不避讳他对媒体资源的重视。“他甚至常常会主动约媒体采访。”山西一位媒体记者说。《山西年鉴》记载,刘向东在环保系统首先推出了环保宣教工作目标考核制度。在这种考核制度下,刘向东治下的山西环保改革成为全国新闻报道热词。
从最后展现出的报道来看,报道套路几乎都是讲述刘向东带领山西环保部门解决难题。由此,上任仅一年多,他就被塑造成了“中国环保新道路的探索者、实践者、领路者”。
2007年,刘向东到北京参加了当年的全国环保厅局长会议。回来之后,刘向东便组织媒体采访,由山西环保部门系统诠释了“刘向东精神”。
推广的理由是,时任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周生贤在上述会议上提出,全国的环保局长要有一种“刘向东精神”。然而,南方周末记者并未从周生贤当年的讲话中找到任何关于“刘向东精神”的表述。只听说周生贤在一次批示中,曾号召环保系统学习山西“铁腕执法、动真碰硬”的环保精神。
尽管如此,2007年6月6日,《山西日报》还是发表文章称,周生贤在环保局长会议上提出全国环保局长要有一种刘向东精神后,当时的山西环保局宣传教育中心主任李景平对媒体称:“刘向东精神就是山西环保精神”。
而山西环保精神,“就是敢于用权的精神,敢于把环保执法权力使用到极致”。简而言之,就是“用权”。而这正好击中了当时中国环保的软肋。刘向东式的铁腕治污,一下子就击破了山西的利益格局。
刘向东在任期之内,每满半年或一年就会在媒体上系统地总结一下自己的政绩。刘向东也经常将自己的讲话稿汇编成册发给环保系统和一些企业学习。
放松了底线
2008年,刘向东53岁,而在这一年之前,他的政绩与名望就已经达到了巅峰。
从2006年开始,刘向东就用数个“率先”重新建立了山西环保秩序:率先在全国对污染企业和污染地区实行“区域限批”;率先推出环境污染末位淘汰制;率先出台《党政领导干部环境保护工作实绩考核办法》,授予环保在创优评先、市场准入、干部任用中的一票否决权。
这些举措,直到现在不少地方都难以做到。因此,山西连续两次在全国环保厅局长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前述山西省环保厅的处级干部郑元认为,虽然刘向东对山西环保做出了很大贡献,但之后并没有像他期待的那样,仕途上能进一步发展。而刘向东连任环保厅厅长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比较消沉。
伴随着环保新秩序的建立,新的利益格局也在诞生。
前文提及的蓝天环保的种种事端,正是在新的利益格局下产生的。2009年,山西省政府打算用3到5年的时间,来推广应用新型高效节能环保煤粉锅炉工程。省发改委、省环保厅联合发布了《关于山西省推广应用新型高效节能环保煤粉锅炉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在通知推广的时间表附件中,明确表明:锅炉改造项目由“改造单位与山西蓝天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具体实施”。两年后又出台了实施细则。
山西省一位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且不论煤粉锅炉技术是否成熟,推广是否有风险,单从这个文件来看,是以政府红头文件的形式指定推广该企业的锅炉,明显是垄断。这严重限制了其他优秀企业进入市场参与竞争。
事实上,南方周末记者发现,许多锅炉改造项目的招标公告都以上述文件为条件之一,许多企业因此被排除在外。
而当时的山西正处于环保设备的更新中,许多环保项目纷纷上马。一些受访的官场人士认为,“此时刘向东已经放松了底线”。
山西一位老板曾与刘向东私交甚好,看到刘向东审批项目过程中的“大胆”后,开始害怕,逐渐远离刘向东。这位老板说:“山西省环保厅的项目审批是一把手负责制,别人无权干预。在一些项目审批中,刘向东甚至公然收钱。”
山西省环保厅提供的数据显示,2008年全省环保部门共审批了3178个项目,而2009年山西全省环保投入达到了228.9亿元。
2008年之后,大小各异的环保公司也应运而生。一些环保公司开始与环保官员们相结合,有的环保公司甚至将办公地点开在了与山西省环保厅一墙之隔的家属院里。
在山西太原,也有传言称,刘向东出事也出在了他引以为豪的在线监测项目上。2008年3月,山西省投资了8.5亿多元,在全省八百多家重点污染企业中,推广建立了全国第一家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
有企业老板至今还在抱怨,当时山西完全没有必要建这个项目,“许多企业没有相关的配套设施,监测系统形同虚设”,也有人认为,这是“刘向东好大喜功”的表现。山西省审计局的一位干部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截至目前有的检测项目仍不能使用。
2012年,山西环保厅已经建起来的“现场端刷卡式总量监控仪”,直到现在有些仍然没有投入使用。山西省最新的审计报告上说,“截至2014年3月底,省环保厅现场端刷卡式总量监控仪等3个环境监测项目建成后未投入使用,涉及财政投资1535万元”。
(应采访对象要求,郑元、吴田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