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忽视的水污染
相比于“大气十条”(即《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而言,水十条同样牵动着社会各界的心。
不久前召开的全国两会期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也首次出现在政府报告中。报告提出,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江河湖海水污染、水污染源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行从水源地到水龙头全过程监管。
不容忽视的是,目前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形势依然严峻,水污染情况触目惊心。
据监察部的统计显示,近10年来我国水污染事件高发,水污染事故近几年每年都在1700起以上。全国城镇中,饮用水源地水质不安全涉及的人口约1.4亿人。水利部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水库水源地水质有11%不达标,湖泊水源地水质约70%不达标,地下水水源地水质约60%不达标。
同时,随着“深井排污”、“地下水超采”等问题的频频见诸报端,地下水环境也引起极大关注。在众多专家看来,相比已经得到足够重视的空气污染问题,从长期危害性和治理难度等方面看,水污染和土壤污染问题更值得关注。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水污染问题也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关注的焦点。全国工商联专门提交了《关于采取有力措施处理直排污水,有效缓解河湖黑臭现象的提案》,提出了完善科学管理体制的建议。
“标准化”倒逼落实
面对日益严重的水环境危机,水十条会有哪些举措?
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副司长刘志全在2015水业战略论坛上透露,“水十条”将实施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和生态修复制度,主要内容包括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着力节约保护水资源,全力保障水生态安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明确和落实各方责任等。
刘志全表示,地下水、污水、重金属治理都将是重中之重。他还透露,“十三五”期间水污染防治目标及重点领域,到2017年前要消灭劣Ⅴ类水,到2020年将城市黑臭水控制在10%以下,由此将带动行业发展。
据悉,经过多轮修改的“水十条”将在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等多方面进行强力监管并启动严格问责制,铁腕治污将进入“新常态”。
“基于环保标准要求的提高,国家将鼓励地方制定和实施较国家标准更加严格的地方标准,倒逼企业增加环保投入。”刘志全表示,政府将进一步加大环境监管和治理力度,对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以及运营管理能力的监管趋严,对企业服务的专业化提出更高要求。
据刘志全介绍,下一步将切实改变污水处理行业运营机制,由过去的政府承担运行费转变为企业按照市场经济模式进行收费、运营。国家会继续完善污水处理行业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制定完善污水处理行业相关优惠政策,包括电费优惠价格、完善污水处理费和再生水优惠价格等。
对于污泥处理处置问题,刘志全表示,到2015年,全国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到70%,日处理规模10万吨以上的城镇污水处理厂要实行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到202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要达到85%以上。
此外,我国还将不断提高污水处理厂运行和管理水平,到2015年实现2万吨以上污水处理厂全部安装中控系统,提高人员操作技能。国家将强化处理设施运营管理,进一步开拓机制、开放市场,推行特许经营,多方筹集资金,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进度。
市场机制很关键
按照环保部相关人士透露的消息,预计“水十条”将带来2万亿元的投资规模,高于“大气十条”所带来的1.7万亿元。而在业内专家看来,2万亿元的投资也只是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的某一部分工作,未来会继续增加。
“‘水十条’的出台,对于水务市场肯定是带来利好。”刘志全介绍,进一步完善水处理行业制度政策,未来污水处理行业发展的趋势必然是企业市场化经营机制,由过去的政府承担运行费转变为企业按照市场经济模式自己去收费,企业按照市场经营运作方式去管理污水处理厂。
随着以治理效果为导向机制的确立,在水污染防治的重点技术领域也将产生巨大需求。据了解,我国今后将着力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如何才能发挥市场机制、调动企业积极性,让水务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从而达到治理效果也成为企业家们关注的话题?
“以往水务行业最根本的问题在于环境治理需求总是成为上游企业的成本负担,难以成为环境服务受方的利润,所以这些企业没有购买优质环境服务的意愿。”北控水务常务副总裁李力认为,现在这种现象已经发生改变,客户购买环境服务的意愿强烈,产业处于一个“大风口”。过去有些环保企业靠糊弄客户也能生存,现在随着客户需求的变化,水务企业逐渐成为为上游企业提供利润的供方,水务行业的发展将更有活力。
“污水处理设施的提标改造,水源源头保护和污染源源头治理都将为行业提供发展机遇。”北京首创股份副总经理郭鹏表示,“如果企业在未来能为升级改造提供简单、效率高、成本低的解决方案,就会有较大的利润空间。一方面,污水处理厂可以通过尽量减少占地、运用比较成熟、适用的技术,控制相关成本等途径获取市场。另一方面,企业如果能做好源头污水的收集、成本控制和处理,也能获得较大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