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行业新闻 » 正文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探索“打捆托管”治污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0-14  来源:中国经济网  浏览次数:484

我国最大生态调水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即将实现通水。记者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湖北省十堰市调研发现,为保一江“清水”北上,当地正探索“打捆托管”新路径,以解决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后期运营问题,目前已初显成效,但存在的困难依旧不容忽视。

历史欠账加大治污难度

十堰市共有6个县市,人口近350万,既是中线水源地丹江口库区“保水”的敏感地带,也是国家连片扶贫开发区域,所管辖的县市全部为国家级贫困县市。

十堰市住建委副主任张丙申介绍,十堰有两大特点,一是地处山区,城镇都是沿河谷而建,过去河道都是纳污河,有河皆污;二是城市因车而建,是东风车的发祥地,也是中国第一商用车生产基地,因此是先建厂后建设,市政建设先天性不足,管网建设较为滞后。

据了解,为保护水源地水质,国家已在“十一五”和“十二五”连续对丹江口库区及上游进行了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一批国家投资的环保项目在这里建设。到目前全市共建成13个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覆盖近一半人口。

按照《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二五”规划》,十堰市将建设乡镇污水处理项目75个。截至今年8月底,6个污水处理厂已完工试运行,准备开工招投标的有48个,其他的还都在建设中。至通水前,全市将累计建成64个污水处理厂,整体日处理能力达55.57万吨,十堰市也因此将成为全国污水处理设施最密集的地级市。

张丙申说,虽然国家投资不少,但对十堰的实际情况考虑不够。比如十堰全市光沟渠排污口就572个,小排水渠两万多个,封堵之后需要建设大量的收集管网,按未来保护丹江口水库水质的要求,全市共需建设污水收集管网1490公里,但国家规划投资的仅有几十公里;尤其是大批污水处理厂建成后,运营问题国家完全没有考虑,如果仅由地方来承担,不仅对地方是一个巨大的包袱,更难确保这些设施能否正常运转。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