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行业新闻 » 正文

张悦:污泥是“上天”还是“入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0-09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任萌萌  浏览次数:510

“污泥的最终归宿在哪儿?”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建司巡视员张悦在“2014(第六届)上海污泥热点论坛”中与众多污泥处理处置领域的业内人士交流探讨,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入土为安。

张悦引用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阐述:“资本主义生产破坏着人与土地的物质变换,也就是使人以衣食形式消费掉的土地的组成部分不能回到大地,从而破坏土地持久肥力的永恒的自然条件……”
他认为,土地是重要的生产资料,与人的发展紧密相关,污泥作为“人以衣食形式消费掉的土地的组成部分”,让其回归大地才是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选择。

好泥入土,天然循环

“污泥来自污水,污水来自粪便,粪便来自食物,食物来自土地”张悦认为污泥与土地之间本就存在天然的联系,污泥本源还是在土地,从哪儿来,回哪儿去,符合天然的循环规律。

污泥富含的有机质可以对土壤有机质进行有效补充。“植物的有机质来自于空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有机质,”张悦结合农学的观点,“农业专家也绝不敢忽视有机质对土地的作用,植物需要土地提供可吸收的营养物,比如氮,磷、钾。只有土壤中微生物具有这样的功能,微生物在土壤里面会形成植物需要的营养物,比如氮、磷、钾等等。”张悦认为,“土地需要富含有机质营养物的、稳定化、无害化的污泥。”

在西方发达国家,土地休耕制度下,对污泥堆肥有严格的限制标准,污泥的“入土”之路并不好走。

目前,“中国政府在污泥方面开了一道门缝,指出未经处理处置达标的污泥,不再用于农田,”张悦认为这是中国政府面对污泥问题权衡利弊的结果,他形象地将污泥的达标与否喻为“羊”和“狗”,“这政策虽有‘禁止’却不是棒打天下,它成为了一个打狗棍,狗是应该打,但是如果是羊,就不应该打,把污泥从狗变成羊,那就打不着了。”

 “上天”问题多,“入土”较可行

目前,与“污泥入土”相对应的“污泥上天”的处理方式也被广为应用,但是其存在问题也愈加明显。以“焚烧”为例,其耗能较大,对于污泥中的污染物不能有效处理,“污泥里面的重金属都到哪去了?各种烟气和水汽流到哪去?要么在大气,要么在飞灰,要么就在工厂里面,”张悦认为:“污泥焚烧不仅消耗大量能源,也产生大量细颗粒飞灰。” 即使在污泥处理处置发展起步较早的西方发达国家,也往往因此而造成污泥处理设施的运行停滞。

张悦认为:“发达国家的成功教训,我们都太清楚了,我们可以学一点创新性的东西,一张白纸可以画最新、最好看的图画。”中国的污泥处理处置虽为后起之秀,但是在借鉴西方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有效的标准,污泥“入土”的发展方向已经清晰可见。

目前,国家对污泥处理处置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技术政策和指南,明确表示“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的观点,尤其“鼓励以土地利用为主”。张悦认为国家在从政策层面推动污泥“入土”,“未来,我觉得,蓝色经济在自然社会中能把污泥创造成一个新的财富。”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