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行政区划调整后,“拥湖入怀”的合肥拉开了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大幕。近三年来,合肥“举全市之力”投资千亿,用于巢湖的综合治理。打响了巢湖生态修复的“淝水之战”。
投资千亿打造美丽巢湖
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安徽实施区划调整,“大湖名城、创新高地”扬帆启航,仅仅3个月后,合肥便通过国际招标,高标准、高起点地启动了《合肥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及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修复与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提出把生态修复放在首位,以促进巢湖休养生息、永续利用。 2011年8 月,区划调整让合肥从“临湖而居”转为“拥湖入怀”,治理巢湖成为合肥责无旁贷的任务。“大湖名城、创新高地”成合肥全新的城市定位,“湖污则城黯,湖清则城美。”建设“环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顶层设计也全新出炉。
2012年,环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正式启动,成为“大湖名城”的顶层项目设计,合肥的目标是,努力将环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成为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
在2013年7月23日召开的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二期项目集中开工动员会暨国开行贷款签约仪式上,谈及巢湖治理,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存荣坚定地说:“要发扬愚公移山精神,要‘治湖不止’,直到水清山绿。”
据介绍,近三年来,合肥总共投入了上千亿元,用于巢湖的综合治理。其中,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一期主要以防洪和治河为主,并对南淝河、兆河等重点入湖河道开展清淤,建设管网拦截污染物。二期工程则以治污和防污为主,安排了城镇污水处理及配套管网、环湖湿地修复等98个项目。其中,正在建设的42个环巢湖乡镇污水处理厂,未来将形成300公里的地下管网,每天处理7万吨以上污水,让以前直排巢湖的乡镇污水不再成为污染负担。
源头活水让“湖清城美”
合肥治理巢湖之路是多方面齐头并进的。来自合肥市水务局的消息称,新辟引江线路自安庆枞阳闸引江入菜子湖调蓄后,向北经孔城河过分水岭由白石河注入巢湖。工程实施后,年均新增引降水量约12亿立方米,约占巢湖正常库容的70%,可使巢湖基本恢复至建闸前江湖交换规模,水体自然更新周期由现在的12年减少为不足2年。3年左右,即可让全湖水质稳定在IV级及以下,并可有效抑制蓝藻大规模暴发。
据介绍,为打通引江济巢的菜子湖线路,合肥境内将实施三大工程:扩挖流经庐江县的孔城河,按内河三级通航标准实施;切开菜子湖与巢湖流域分水岭,使孔城河与巢湖支流罗埠河连通,沟通两湖水系;新建庐江节制枢纽,包括节制闸和船闸,防止水位远高于巢湖的菜子湖对巢湖防洪形成威胁,同时满足船舶通行要求。
目前,有引江济巢工程“先头部队”之称的引江济巢应急工程完工后,年均引长江水量约5亿-6亿立方米,每年可更新巢湖正常水体的1/3左右,对改善巢湖水质、抑制巢湖蓝藻暴发有明显作用。
此外,治河先截污。为控制和减少污染负荷,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二期工程共安排了城镇污水处理及配套管网、重要水源地保护、入湖河道防洪治理、支流环境整治、环湖湿地修复等98个项目。到上月,二期工程初步设计批复项目95个,其中79个项目开工建设,开工率达到81%,累计完成投资 18.76亿元,占实际需要投资的18.8%。
环巢湖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是二期项目的重要内容,共有42个。建成后,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70400吨,可实现合肥境内环湖及其干流周边乡镇镇区污水处理的全收集、全覆盖、全处理。同时,在合肥城区及其所辖县(市)区、开发区还兴建、扩建、提标改造污水处理项目8个,新建管网183公里,日新增污水处理能力47万吨;新建配套管网项目5个,新增管网162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