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月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雾霾等大气污染治理。实际上,2014年全国地方“两会”已相继召开,地方“两会”纷纷把节能环保列为关注焦点,雾霾防治、水污染治理、生态红线划定分别是环保三大要务,不少省份和地区拟投入巨资加快节能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华北地区、长三角地区以大气治理为主;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则以水污染防治为主。北京与江苏明确了大气治理市场的投资估算,北京市4年内将投入7600亿元,河北则立下“军令状”治霾,各地相关区域节能环保产业有望获得相应投资机会。由此,笔者认为,节能环保产业将在马年扮演拉动经济的新主角。
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意义重大
近年来,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引起普遍关注,并迅速成长为推动全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新兴力量。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的节能环保产业已进入了较高的发展阶段,即国际化与可持续发展阶段,且已进入技术成熟期,产业发展重点已由最初的末端治理转为源头削减,节能环保产业已成为发达国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据统计,全球环保产业的市场规模已从1992年的2500亿美元增至去年的6000多亿美元,年均增长率8%,远远超过全球经济增长率,成为各个国家十分重视的“朝阳产业”。美国、日本和欧盟的节能环保产业成为全球环保市场的主要力量。
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节能环保产业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已将节能环保产业列入“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2011年12月20日国务院就公布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规划》明确了“十二五”环境保护主要指标,即2015年比2010年的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下降8%,氨氮排放总量下降10%,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下降8%,氮氧化物排放总量降低10%,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以上的比例增加8%等。在去年8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即国发〔2013〕30号文中也明确指出,资源环境制约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解决节能环保问题,是扩内需、稳增长、调结构,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对拉动投资和消费,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节能减排和民生改善,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外,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还提出,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速在15%以上,到2015年,总产值达到4.5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再从更直接的意义看,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大范围雾霾天气持续在全国各地肆虐,其“罪魁祸首”——PM2.5与工业企业、发电站和供热厂的燃煤关系密切。目前我国已经初具支撑煤炭实现清洁高效利用的主要关键技术,并实现了一批示范项目的建设和成功运行,未来大力推广已经能够对中国雾霾问题的解决形成关键支撑。所以,进入马年,节能环保及相关产业已经成为广大投资者的热点。与此同时,节能环保类股票也成为了广大证券投资者争相投资的品种。尤为引人注目的是,目前,资本市场正在刮起一场“特斯拉”旋风,新能源概念股广受追捧。
多管齐下
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首先,从发展理念和指导思想上,牢固树立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理念,坚决摒弃那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不可能兼顾,我国只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的错误思想,一定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不误,围绕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工程为依托,强化政府引导,完善政策机制,培育规范市场,着力加强技术创新,大力提高技术装备、产品、服务水平,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释放市场潜在需求,形成新的增长点,为扩内需、稳增长、调结构,增强创新能力,改善环境质量,保障改善民生和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其次,在发展规划方面,全国各地一定要严格按照《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要求,积极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加快淘汰各地落后产能,加大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电力、煤炭、造纸、印染、制革等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力度;积极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着力削减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加大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减排力度,持续推进电力行业污染减排,加快其他行业脱硫脱硝步伐。
再次,在政策措施方面,应从法规体系建设、环境经济政策多方面给予保障。推进环境税费改革,完善排污收费制度;落实燃煤电厂烟气脱硫电价政策,研究制定脱硝电价政策,对污水处理、污泥无害化处理设施、非电力行业脱硫脱硝和垃圾处理设施等企业实行政策优惠;在地方的考核方面,也将制定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纳入地方各级政府政绩考核,实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并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另外,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大有可为。促进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一方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需要政府积极引导、布局规划。具体而言,政府要转变职能,做节能环保产业的服务者;合理规划,做节能环保产业的布局者;正确引导,做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领路者。唯有如此,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潜力才能得以充分释放,生态中国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