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网站全文发布山东省青岛市“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调查报告,认定这是一起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共造成62人死亡、13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超过7.5亿元。
直接原因
输油管道与排水暗渠交汇处管道腐蚀减薄、管道破裂、原油泄漏,流入排水暗渠及反冲到路面。原油泄漏后,现场处置人员采用液压破碎锤在暗渠盖板上打孔破碎,产生撞击火花,引发暗渠内油气爆炸。
间接原因
中石化集团公司及下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隐患排查不彻底,现场应急处置措施不当;青岛市政府及开发区管委会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不力;管道保护工作主管部门对安全隐患排查不够深入;开发区规划、市政部门履行职责不到位,事故发生地段规划建设混乱;青岛市及开发区管委会相关部门对事故风险研判失误,导致应急响应不力。
表态
1月13日,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服从国务院对于事故责任的认定,接受对相关责任人员的处理,并将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社会影响
为何会忽略居民?
中石化发现原油泄漏到燃爆事故发生的8小时内只向政府报告,“选择性”忽略近在咫尺的千百户社区居民,没有对当地居民进行疏散。这一“盲点”不仅引起了公众的愤怒,也遭到媒体、同行的质疑。
虽然中石化输油管道铺设在先、市政管道以及周边小区建设在后,但中石化仍应对管线安全性负责。中石化早在2011年就明确意识到了管线隐患,其管道储运分公司与当地环保局曾在2011年9月和2012年8月发布《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东黄(复)线、东临线隐患整治工程环境信息公告》,称“原本管线所处的郊区现在变为繁华城区,建筑物众多,人口密集,部分管道陆续被占压,导致管道无法抢维。即使一些没有占压的建筑物也离管道较近,无法进行管道防腐层大修,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在这种情况下,中石化更应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对管线周边居民进行安全教育、组织输油管道泄漏疏散演习,增强他们的安全避险意识,发现泄漏后及时通知并组织周边人员有效撤离,避免悲剧发生。
环境影响
4小时后才报告泄漏
此次事故中,油管爆裂导致大量原油泄漏,严重污染周边海域,海面过油面积达3000平方米。海事部门在泄漏发生4小时之后才接到事故报告,耽误了最佳清理时间。有关专家称,海面主要原油已被清理干净,但完全清除此次事故带来的油污至少还需要一个月时间,清理难度也较大。残留以及沉降的原油会对海洋生态和胶州湾近岸的水产养殖业产生较大影响,具体危害程度仍待评估。2010年中石油大连原油卸载管线爆炸事故后,海面浮油对大连海岸沿线的渔业活动造成毁灭性打击。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事故发生后一周,也就是2013年11月29日,中华环保联合会向中石油提起诉讼,就其在吉林松原市的采气厂非法排污行为索赔6075万元。据悉,针对“11·22”爆炸事故,中华环保联合会亦派出律师介入前期调查,如果认为环境污染后果严重,不排除对中石化提出公益诉讼。
财务影响
总市值缩水300亿元
事故发生后,中石化股价在A股市场和香港H股市场持续走低,一周时间内总市值缩水300亿元人民币,旗下山东部分炼厂减产。
虽然此次事故对中石化的炼油产能影响有限,但由于事故致多人伤亡,对社会造成了重大影响。
1月13日,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将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相关资金来自于中国石化在以前年度积累的安全生产保险基金和公司向商业保险公司投保的商业巨灾保险的保险理赔金。
中石化在其2012年年报中也指出,“石油石化生产是一个易燃、易爆、易污染环境且容易遭受自然灾害威胁的高风险行业。这些突发事件有可能会对社会造成重大影响、对本公司带来重大经济损失、对人身安全造成重大伤害。本公司主要资产和存货已购买保险,但仍不能完全避免此类突发事件给本公司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和不利影响。”
石化行业
潜在隐患能否消除?
1.选址成本增加,面临政策收紧与公众双重压力
由于“11·22”事故暴露出了输油管道与城市排水管网规划布置不合理的问题,今后石油化工行业的项目规划与选址政策很可能会收紧。此外,“11·22”事故让公众对于石化项目的反感再度上升,这类项目将面临的公众舆论压力越来越大。
2.管线全面排查整治,面临潜在改建
由于此次事故,青岛市政府要对全市各种管线进行大排查,并设计总体改造方案。
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也发布通知,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油气输送管线等安全专项排查整治。这一通知强调,要按照后建服从先建的原则,加大管道安全防护距离和占压清理力度,存在问题隐患的地方将采取或建筑物拆除、或搬迁关闭、或管道改建等措施。
观察
缺乏沟通 风险犹存
根据商道纵横上市公司ESG(环境、社会和治理)信息监控系统,过去3年中,职业健康与安全一直是我国市场上发生频率最高的ESG问题,中石化也一直位于ESG风险最大的10家公司之列。
中石化近年来发生多起油气泄漏与安全事故,如2013年江西石油管道泄漏、2011年上海高桥分公司硫化物泄露、2010年云南昆明中石化油罐爆炸、2010年南京中石化旗下废弃塑料厂爆炸等。其与业务所在地劳工、社区的关系也欠佳,2012年其宁波PX项目遭到群众抗议抵制、2011年其阿根廷石油工人因劳资问题罢工。
此次事故后,中石化的应对态度较为积极。事故发生后的第二天,中石化董事长就事故道歉,并表示将配合国务院事故调查组查出事故原因。事故发生第四天,中石化对外宣布将对集团所有油气管线进行彻查。第六天对相关责任人停职处理,并决定将11月22日定为中国石化安全生产警示日。
商道纵横的ESG数据库显示,中石化已制定了其健康安全环境绩效考核制度,有一系列保障职业安全健康的措施,也对境内外供应链有相应要求。但其近年来的事故多发率仍不容忽视,且中石化并没有制定相关的社区沟通政策,相应的风险犹存。
事件回顾:
2013年11月22日凌晨3时,位于山东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秦皇岛路与斋堂岛街交会处的中石化管道公司输油管线破裂,部分原油沿着雨水管线进入胶州湾,海面过油面积达3000平方米。上午10时30分,在油污清理过程中黄岛区沿海河路和斋堂岛路交汇处发生爆燃,同时在入海口被油污染海面上发生爆燃,事故造成62人遇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