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技术中心 » 技术专题 » 正文

10万吨污泥换来192万方天然气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1-14  来源:荆楚网-楚天金报  浏览次数:1104
图文:10万吨污泥换来192万方天然气

楚天金报讯 图为:新天达美在武汉的一家污水处理站

  文图/本报记者解鸿震 通讯员胡维娜

  昨日,在武汉市科协等单位举办的水生态环境治理国际学术报告会上,多名国际水环境治理专家、中科院专家和住建部官员提到,湖北企业的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理技术已走在全国前列。

  湖水修复:一吨污水处理仅花几角钱

  昨日,日本福岛震后赈灾复兴指挥部首席科学家、武汉市水环境治理政府顾问松本聪表示,可以利用生物链,用源于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去“吞食”污水。

  2003年,松本聪将其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带入中国,经武汉新天达美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新天达美)引进吸收后,研发出符合中国国情的“STCC技术”,即一种以碳系材料生物池为核心的污水处理及深度净化技术。

  昨日下午,记者实地探访了东湖宾馆百花湖等污水处理项目。“污水处理设备埋在地下,另配有几个水池供微生物繁殖。管网把污水抽至水池,微生物以污水里的大量细菌为食,起到净化作用。净化后的水再排至湖里,周而复始。”新天达美总经理陈美杉介绍,这种处理方式可大大节省设施的占地面积,也节省了费用,运行成本是国内其他同等处理技术的60%-70%,“一吨污水的直接处理成本只有几角钱。”

  目前,该公司这一技术已在江苏、安徽和广西等8个省市推广。

  污泥处理:10万吨污泥换来192万方天然气

  我省襄阳一家企业湖北国新天汇能源有限公司(下称:国新天汇)在污泥处理上做出了大文章。

  该公司总经理梅礼元在电话中告诉记者,这几年,他一直在襄阳“寻宝”——将市政污泥和餐厨垃圾变成天然气和有机肥料。“襄阳市每天产生的200多吨污泥全部被我们消化。”梅礼元说,在国新天汇襄阳污泥处理厂门口,专门建有生物质燃气加气站,目前襄阳市至少有300多辆汽车在“喝”这种天然气。

  梅礼元介绍,从2004年开始至今,该公司累计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自主研发了低能耗的高温热水解系统、高浓度中温厌氧消化系统等技术,并获得国家专利。这种技术能将污泥和餐厨垃圾混合处理,通过170℃的高温热水解系统彻底分解其中的有害物质,经过杀菌后进入两个厌氧消化罐,停留10天后产生的粗沼气经过提纯、压缩变成生物质车用天然气,而沼渣部分则通过系统余热和太阳能干化后,成为生物碳土。

  梅礼元算了一笔账,每年处理污泥约10万吨,能产生天然气192万立方米、生物碳土近2万吨。

  住建部专家称:除了提高污水处理率 还要健全污水管网

  “武汉的污水处理率高达90%,这并非好事。”昨日,在武汉市水生态环境治理国际学术报告会上,住建部专家建议武汉尽快健全污水管网。

  “武汉优于水而忧于水。”住建部城建司巡视员张悦在会上说,从武汉市水务局报给国家有关部门的数据来看,武汉的污水处理率目前达到90%以上,“2003年武汉的污水处理率还不到6%。10年来的增长速度看似喜人,但实际上背后暗藏着巨大的隐忧。”

  在张悦看来,雨污不分、江水湖水倒灌,是导致武汉污水处理率偏高的重要原因。同时,相对于其他大多城市而言,武汉的地下水位较浅,许多地下水“一不留神”就进入了污水处理管网,也造成污水处理量减少。张悦称,武汉的污染物削减效率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中位居倒数第二。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