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安码头镇东溪沿岸,自山美水库大坝流出的溪水清澈见底,供泉州人民饮用,让当地村民引以为豪。
然而,在水库下游约1公里处的码头镇诗南村,一家无证塑料厂几乎每日清晨都将污水偷排入溪。一溪清水被染得好似“牛奶”,村民十分愤慨。
22日上午,记者赶早前往山美水库,直击塑料厂排污,南安工商、环保部门和码头镇政府企业办闻讯皆派员赶来,当场取缔该塑料厂。走访得知,该厂或无证生产、排污近1年,仅今年4月底至今,就已生产约40万斤合200吨的塑料米。目前,南安工商、环保部门皆已立案,因案值较大,工商部门准备在完成相关笔录,确定涉案金额后,以非法经营为案由将此案移交公安机关。
【现场】暗渠涌出乳白水 与清澈溪水泾渭分明
“排污不定时,晚上或清晨,水闸如果早上放水,污水马上就被稀释冲走。”根据报料人反映,昨日上午7时30分许,记者赶到诗南村。
在溪边南岸远望溪水,发现一大片异样的绿色覆盖半个河面,走近后发现,异样溪水实为乳白色,因光线折射呈现绿色。涉水进入溪中,发现溪水变色是因污水中悬浮大量乳白色粉末,不过溪水无明显异味。
乳白色溪水与清澈溪水“泾渭分明”,是由山美水库新桥下游约200米、东溪北岸一处暗渠涌出的,距水库大坝直线距离不足1公里。因昨日水库未开闸放水,水流缓慢,污水淤积在溪湾处,白色更醒目。当地村民说,“污水是塑料厂排放的,今天情况还好,严重时几乎全部(河面)都是白的”。
生产再生塑料米 工厂沉淀池污水满溢
暗渠上方的村道边上,有家室内面积200多平方米的厂房。该厂机器声轰鸣,场外空地成捆编织袋堆积如山,远在10米外都能闻到刺鼻臭味。厂房外有2处排污口,正在向岸边一个沉淀池排放乳白色污水。沉淀池内池水浓稠,水面积起厚厚一层粉尘,污水满溢,流入暗渠。
工商、环保部门和码头镇政府工作人员进厂后,工人证实,该厂以编织袋作为原料,生产再生塑料米,污水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
厂内刺鼻臭味更重,地上污水横流,曾装过化工品、化肥、白砂糖等物的编织袋散落一地,厂房角落有成山的成品塑料米,经清点有570多袋。生产设施还在向厂内污水池排水,水色与东溪中污水一致。
【工厂】原为纸厂曾关停 半年产塑200吨
走访过程中,当地一名吴姓村民和一名唐姓男子主动与记者搭话,吴某自称是该厂房拥有者,唐某则是塑料厂现场负责人。
吴某就住在厂房隔壁,他说,该厂原是一家造纸厂,由他经营,后因环保问题关闭,“根据村里的意思,又招来这个厂”。记者追问“村里的意思”是否是村委会的决定,吴某未作回答。而诗南村村委会的吴书记竟称,“这个水只是洗塑料米,也没加漂白剂,应该也没什么……”
唐某称,污水直排东溪是因沉淀池坏了,“工厂开工才1个多月”。不过,据当地村民和厂内工人所述,塑料厂存在并生产“至少从年初就开始”。工人计件发薪,记者在厂内看到的一本“账本”,记录今年4月底至今,厂内工人“产量”总计达40万斤合200吨。
码头镇政府企业办:不知工厂被变更他用
南安梅山工商所执法人员抵达后,证实该厂是无证生产。
码头镇政府企业办孙主任到场后,对于厂房被用作生产再生塑料米并违规排污一事,十分惊讶,并证实该厂原为造纸厂,但此后因淘汰污染严重、产能落后的中小企业,而改为一家纸箱厂,他们并不知晓该厂何时变更为塑料厂,也从未发现该厂的排污问题。
当地村民称,该厂排污一直“偷偷摸摸”,利用水库开闸放水冲走污水。厂内工人说,工厂从上午6点就开工,根据水库是否开闸放水决定生产时间,最迟到下午1点就停工。
【取缔】环保已取污水样 此案或移交警方
南安市环保局工作人员称,根据规定,距离东溪2000米以内、涉及用水的工业项目都不会得到批准,因此,这家距离东溪不到50米的塑料厂显然是未经环保部门审批备案的。当天,工作人员提取污水水样,并称将对此事立案调查,具体处罚措施将请示上级后决定。
梅山工商所执法人员现场开具“责令停止经营活动通知书”,但找不到该厂的负责人签字确认。吴某称,该厂为南安诗山一男子与一浙江人合资兴办,他和多名村民指认,这名男子当天有在现场,但面对工商执法人员,该男子却对此说法予以否认。
工商执法人员称,该厂已属非法经营,如“账本”所记半年生产200吨塑料米属实,根据再生塑料米市价,该案案值粗估在40万元以上,甚至可能高达百万元,属情节特别严重,已要求该厂负责人于今日前往工商所配合做笔录,在确定涉案金额确已超过5万元后,将移交公安机关。
为防止该厂继续生产和排污,22日上午,联合执法人员找来电工,将该厂电路彻底拉断。码头镇政府表示,将加强对山美水库周边企业排污的监管,防止此类现象再度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