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底】
东湖南湖将彻底截污
明年底,备受市民关注的东湖、南湖等武汉市内湖泊污染治理工程,将完成治理最重要的步骤——彻底截污。
武汉市水务局编制的《武汉市主城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2012年建设计划》于今年9月获批。根据计划,今年预计投资24.09亿元,共建设污水管网253.5公里,污水提升泵站8座,完善龙王嘴污水收集系统等,为2013年底实现东湖和南湖彻底截污创造条件。
因历史原因,东湖目前还有紫松箱涵排污口、华科大湖溪河排污口、洪山财政排污口等三大排污口。
为何这三个排污口还没截污?针对市民的疑问,水务部门介绍,东湖三大排污口设计之初就是雨污合流,如果在配套管网未建设好时就单纯截断排污口,雨水就没出路可走,可能造成雨季严重渍水。今明两年,将新建37.7公里的污水管道,实现雨污分流,这样就可以实施截污了。届时,污水将直接送入龙王嘴污水处理厂。今年,龙王嘴污水处理厂已经在建,预计明年底建成运行。
另外,南湖今年已经在实施北部的清淤工程,明年也将逐步解决南湖北岸、东岸的排污问题。
6个水厂水源不再受威胁
目前,武汉市长江、汉江沿线的水厂,水源地水质良好,均达到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三类标准,供水水质综合合格率达100%。但是,目前部分水厂的取水保护区内还分布有排污口。这些排污口对水厂的取水安全存在一定的隐患。今年2月29日出现的武昌“自来水异味”现象,就是白沙洲水厂上游有排污口,虽然其不在取水保护区内,但也对水质有所影响。此后,武汉市快速启动了排污口根治工作。
据介绍,今明两年,沿汉江的宗关、琴断口、国棉三大水厂和沿长江的白沙洲、平湖门、武钢港东三大水厂,都将截断取水保护区内现有的排污口。将新建污水管网156.1公里、新建琴断口、青山等5座泵站,耗资10.35亿元。通过新建污水管网、污水提升泵站的方式,把污水送入污水处理厂,从根本上消除水厂水源地污染隐患。这意味着水厂取水口上游3公里、下游300米的一级至二级水源地保护范围内,将不再允许排污口出现。
建设雨污水管网信息平台
今年起,武汉市投入2499万元启动全市排水设施排查,所有排水设施将拥有自己的GPS定位等数字化信息,并统一到共享的全市雨污水管网数字平台。在平台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污水处理设施的能力、收集管网的走向、社区内污水管的口径大小、下雨时水流量的大小等信息。为彻底实现雨污分流提供参考依据。
目前,全市排水设施主干管网排查工作已基本完成,年内可建成雨污水主干管网数字信息平台。
【未来5年】
污水收集干网覆盖全市
武汉将用5年时间,建成完整的污水收集骨干管网体系,基本解决长江、汉江水源地污染及主城区湖泊的排污问题。“水务开放日”上,武汉市水务局透露污水治理大动作——2012年至2016年共投入108亿元治污。
具体内容为:重点实施主城区13片污水系统干管建设,5年后形成完整的污水收集骨干管网体系,污水管网由目前的约920公里增加到约2000公里,污水处理能力达到278万吨/日;基本解决长江、汉江水源地污染及主城区湖泊排污问题。
拟改扩建污水处理厂8座,新建污水处理厂1座;新建污水管网1036公里,新(改、扩)建污水泵站54座;新建分散污水处理设施6处,总投资约108亿元。
为保护湖泊,对湖泊、港渠实施截污建设,近期将重点治理6个湖泊,包括塔子湖与黄孝河明渠、晒湖、野芷湖、严西湖、汤逊湖、沙湖港与罗家港。
同时,各主城区因地制宜分年度实施管网改造,逐步实施社区雨污分流改造,全面实现雨污分流。
一个污水处理厂每天净化30万吨污水
12月1日开放的是汉口三金潭污水处理厂。该厂负责处理汉口东部94万市民排放的生活污水,每天近30万吨污水要在这里走一遭。
市民代表们参观了厂内沉砂、沉淀池,这里负责对污水初步净化。黄孝河污水被引到这里,通过格栅,先滤除掉大块垃圾,然后经过沉淀,用机器吸出池底淤泥。被分离出的固体垃圾、淤泥被送进污泥处理设备加药杀菌,处理后的污水则被送往生物池,通过微生物分解掉污水内的有机物和磷等,最终形成易沉淀物质。最后,再经过一道沉淀、加氯程序,原本发黑、恶臭的污水已经变得清澈,基本没了异味。在处理厂出口的观察池里,可见金鱼自在游动。
从三镇赶来的一些市民看到污水处理过程后深有感触,认为普通市民也应该有好的用水习惯,因为污水处理好不好,会直接影响到生存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