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污水收集管网覆盖率偏低,影响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转,成为近期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时重点关注的问题。9月16日,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分九个组,对全省9个地州市开展水污染防治法情况进行执法检查。
“管网不配套,污水处理厂就动不起来。”执法检查组一位专家介绍,此次检查的一家县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量仅为设计能力的1/3,其中一座处理池内甚至长起了青苔。
据介绍,目前,我省污水处理厂与之相配套的污水收集管网建设仍相对滞后,管网覆盖率处全国较低水平。
根据九个地州市人大常委会的相关报告,管网破损、雨污混杂,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和进水量“双不足”,进而影响污染物减排的案例,各地都存在。
六盘水的双水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长期低至出水排放标准以下,生化池活性污泥基本死亡,接近停产;遵义仁怀市,污水处理厂实际处理量仅为设计能力的1/5,每天2.5万吨污水直排盐津河后进入赤水河;安顺黄果树污水处理厂,建成后一度无污水处理,设备曾闲置近三年,且氧化生锈。
相关人士举例介绍,目前的状况就是,有5吨污水亟待处理,然而管网的破损和不配套,导致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污水仅有1吨,甚至还因混入大量雨水导致浓度不够,难以处理。
根据省住建厅及发改委相关报告,我省城镇现状生活污水总量为274.9万立方米/日,已建成投运的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能力为173万立方米。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跑冒滴漏”的污水收集管网,又使得实际有效处理污水量低于统计数据。
检查组成员表示,9月1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明确到2015年全国建设完成污水管网7.3万公里。根据贵州省的相关规划,到2015年,全省新建污水管网5436公里,新建污水厂日处理量要达164万立方米。各地应以此为契机,加快水污染防治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