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白处理了!”财新网一篇封面报道引起轩然大波,将乱象丛生的污泥处理行业置于风口浪尖。有关报道也曾提到我国的污泥处理厂大多沦为摆设,建立污泥处理处置示范项目尤为重要。于是,中国水网开启了“污泥万里行”活动,找寻可以持续运行的污泥处理厂。
污泥问题日益得到广泛关注,偷排企业遭遇众多质疑,但很多污泥处理企业也同时遭遇着绝然不同的问题:想处理却拿不到污泥,处理后的污泥产品没有出路。裕川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裕川”)就面临这样的困境。中国水网记者特此奔赴天津走访了裕川。
裕川污泥资源化处置工厂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裕川循环经济产业园,偌大的厂房显得很空旷。工作人员介绍,该项目为一期工程,处理规模150吨/日,于2012年10月投产运行。由于每天只能收到50吨污泥,所以运来的污泥会先储存,达到150吨后才能连续运行24小时。
厂房内还整齐的堆积着大量桶装的液体,“这是从污泥中提取出来的蛋白液”。工作人员介绍,产品销售市场尚未完全打开。
污泥厂吃不饱,产品出路不畅是压在裕川头上的“两座大山”。
企业 “吃不饱”
作为一家民营环保企业,裕川有各种“苦衷”,最大的问题就是污泥处理设施建起来了,可是“吃不饱”,150吨/天的处理规模却只能拿到40~50吨污泥。污泥处理规模上不去,运营成本自然会增高。
据悉,天津还有两大污泥处理企业:滨海环保和创业环保,两家公司都同时经营污水处理厂,所产生的污泥也理所当然的被自己企业拿走。目前,这两家污泥处理厂均处于调试状态或试运行阶段,污泥只得经过简单处理进入填埋场。
一头是可以稳定运行的企业“吃不饱”,一头是污泥未经处理进入填埋场。
环保民营企业代表桑德集团董事长文一波曾说过,民营企业做环保不容易,他为了做成某个项目“教育”了两届政府。
财新网关于污泥的报道一出来,天津市裕川环境总经理左健有点兴奋,她将文章打印出来,去了天津发改委、环保局等政府部门。她希望天津市在做规划时可以将自己的企业纳入进来,希望能“拿到”更多的污泥。
虽然还未达到自己预想的结果,天津环保局某位官员的答复仍给左健带来了希望,“首先你一定要有信心;污泥处理最终还是要以市场为主,政府为辅;我们会尽量给你沟通”。
产品出路不畅
从污泥中提取蛋白是裕川技术的一大亮点,“但资源化产品销售渠道尚未完全打开。”这是左健目前面临的另一大难题。
裕川环境采用的污泥处理技术为“微生物蛋白提取方式的污泥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目前相关技术已申请7项发明和2项实用新型专利,其中2项发明和2项实用新型专利已获批。该技术另辟蹊径,解决污泥处理难题的同时,对新型资源—污泥微生物蛋白进行了高附加值利用。
左健介绍,该技术有两大最显著亮点:一是工艺流程简洁:一般而言,水解都是作为污泥预处理工艺,而裕川污泥水解温度显著低于其他水解技术,节约能耗,水解后的污泥可直接进行固液分离,无须后续处理(如厌氧发酵)即可实现无害化、减量化和稳定化。
二是资源化产品附加值高:利用污泥微生物蛋白的良好发泡性能和稳泡性能,可生产制造蛋白泡沫灭火剂、泡沫混凝土发泡剂。污泥微生物蛋白液富含氨基酸,可用来加工制造有机肥。
左健说,裕川在淘宝网和阿里巴巴上都开了网店,用于销售污泥处理产生的资源化产品:混凝土发泡剂、微生物蛋白原液等。
该项目处理一吨污泥(含水率80%)的运营成本约150元/吨,折旧成本40-50元/吨,资源化产品收益几乎可完全覆盖日常运行成本。
可现实却不这么完美。由于产品销路不好,大部分产品还堆积在厂房内,左健说:“裕川污泥项目运行近1年来还未实现盈利。”
裕川境况或许只是我国污泥处理行业的一个缩影,解决污泥问题绝非一日之功,更不是单一企业或专家就能指出一条康庄大道,还需要联合各方力量、共同解决污泥处理处置难题、推动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