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我国污水处理行业存在着“重水轻泥”的思路,污泥处理技术相对落后,无害化、减量化率低,大量污泥被简单地回填,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部分城市采用协同焚烧等非永久性污泥处置方式,处置工作时断时续,成本居高不下。
在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污水处理厂内一处占地面积约两个篮球场大的场地上,世界上首套全生物质污泥处理系统已经连续平稳运行超过2500小时。该系统大量创新性技术的应用将掀起污泥处理行业的一场革命。
在全生物质污泥处理系统中,污泥在板框压缩后通过传链系统进入二段烘干炉烘干,干化后直接输送到焚烧炉燃烧,尾气经脱硫脱硝后达标排放。
系统运行全部自动化和模块化;污泥处置全程负压密闭;运行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全收集全处理;现场整洁卫生,没有出现垃圾焚烧厂普遍存在的脏乱差、跑风漏气现象。
由于市政污泥含水量高、热值较低,现有技术处置污泥时都需要消耗大量的煤、天然气等一次性能源。该系统采用了秸秆等生物质作为辅助燃料,并解决了电力平衡问题,兑现了我国政府对巴黎协定碳减排承诺,满足了国内禁煤地区和其他环境保护要求较严格地区的需求,实现了工业化运营的净零碳排放。
在能源利用效率方面,该系统由于采用了先进的烘干技术和石英砂鼓泡流化燃烧等多种节能措施,低品质能源得到了充分利用,能源利用效率高,系统运行耗电量较低,综合能耗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如在处置60%含水率的污泥时,每吨污泥综合能耗比采用厌氧工艺的能耗还要低很多。同时,系统还能发电,在自发自用的状态下,还能将绿色的多余电力输配上网或直接对外销售饱和水蒸气,做到了能源平衡。
此外,该系统的出现大幅提高了污泥处理的经济效率。2016年以来,在比尔·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授权下,经过中美欧多国工程师合作攻关,攻克了污泥处置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能源化、净零排放的技术难题,并通过多轮优化设计,使该系统所有设备和零部件全部实现了国产化、标准化、通用化和模块化。设备投资大大降低,运营成本显著下降,每吨污泥设备投资比目前国内主流的硫化床和炉排炉工艺低2至3成,每吨80%含水率污泥处理成本控制在350元左右。
除了处理污泥、粪污外,该系统还可以处理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工业可燃垃圾以及危废垃圾,满足多功能的应用。它的成功运营标志着我国在市政污泥和粪污处理设备制造以及运营管理方面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为我国更好地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提供了坚强的技术保障,为世界各国提前实现巴黎协定规定的2030年碳减排目标,探索出了一条可靠、经济的技术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