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中心 » 时评 » 热点评论 » 正文

污泥处理需求快速增长 行业模式变革该如何进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8-18  来源:环保圈  浏览次数:27664
核心提示:污泥处理项目近期已迎来落地高峰期。但在过去的5年时间里,污泥处理率曾一度增速放缓,重水轻泥,资源化利用市场备受冷遇,产业规划建设规模远大于供给侧实际产能。

污泥处理项目近期已迎来落地高峰期。但在过去的5年时间里,污泥处理率曾一度增速放缓,重水轻泥,资源化利用市场备受冷遇,产业规划建设规模远大于供给侧实际产能。本文将从污泥处理政策规范及市场环境方面解读污泥处理。

2017年以来,污泥处理迎来成长期。在前期大力推进的基础上,围绕“资源化利用”的目标,污泥处理正从政策规范、市场环境等方面向深层次推进。

政策规范

我国走过了一个五年的污泥处理,终在“十三五”期间取得积极成效,形成了项目加快落地的发展态势。从最新发布的数据来看,污泥处理项目近期已迎来落地高峰期,包括填埋、焚烧、厌氧干化、资源利用在内的处理手段正逐渐成为业界共识。产业生态与政策导向日臻明晰的同时,污泥处理亦在加快市场化、产业化的前行步伐。业界普遍预测,在未来5年内,污泥处理产业带来的市场体量将达到近千亿级。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以及《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水十条》”)的正式颁布和实施,使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污泥处理处置工作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其中,《水十条》更是明确了相关政策,包括现有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应于2017年底前基本完成达标改造,地级及以上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应于2020年底前达到90%以上等。

究竟未来污泥处置能否开启一片蓝海,还需要政策以及相关标准的出台和支持。当前,国家对污泥处理处置在设施建设和处置率上都有了要求,例如,此前发布的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关于污泥处置的通知曾明确提出,污泥处理处置以“资源化、无害化、节能降耗和低碳环保相结合”为基本原则,研究制定适合本地区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路线。无疑,这将是个“大考”。

市场环境

“重水轻泥”污泥处理成行业短板

污水处理一直是环境治理热点,近年来,全国污水处理率已超过90%。但在污水处理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污泥,其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但因处理技术的欠缺,污泥成为亟待解决的行业难题。全国范围内“重水轻泥”现象严重,对于处理污水后产生污泥的处理率不高,在不少地方,污泥通常被运送到市郊进行简单填埋处理。

根据我国“十二五”期间制定的规划,全国规划建设城镇污泥处理处置规模每年518万吨。但是,在五项任务“管网、污水处理厂新建、村镇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污泥处理处置和再生水”中,只有污泥处理处置的任务未完成,污泥处理处置之路任重而道远。

当前污泥处理的主要手段有填埋、焚烧、资源化处理利用。目前在一些欧洲国家,污泥处理的厌氧、干化焚烧等相关技术应用非常成熟,但是成本较高。在国内,一些地方的污泥处理仍然采用填埋的方式,缺乏正规处理途径。

据环保人士分析,污泥是我国目前城镇最主要的固体污染源之一,含大量病毒、病原体、微生物和重金属等复杂有害成分。若污泥处理不当,如随意填埋或堆放,将严重污染地下水、地表水、周边环境卫生和污染空气,滋生病虫害,带来非常恶劣的环境二次污染问题。不少被污泥垃圾“包围”的村庄成了“癌症村”或村民被迫搬离。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污泥处理的资源化利用成本过高是行业主要制约因素。据了解,仅仅是污泥输送阶段,就成为限制污泥好氧发酵大规模连续运行的关键环节。因为在整个污泥处置过程中,污泥运输是整个好氧发酵工艺中人员配置最多、劳动强度最大、自动化程度最低的环节。

推动“产品化”,污泥处理才有出路

全国污泥处理处置促进会会长杨向平说,污泥处置只有“产品化”,并最终推向市场,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污泥的出路。他提议将我国之前污泥处置“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提升为“五化”,即再加上“产品化”。

为了推动污泥处置产品化、破解污泥处置运输瓶颈难题,我国当前已探索基于物联网和工业4.0的思路建设,集污泥智能化输送、智能化发酵、智能化除臭、智能控制平台和资源化于一体,实现了好氧发酵过程的智能控制和无人值守,可大幅度改善操作环境,降低人工成本,控制污泥设施的环境二次污染问题。

据介绍,这一项目应用了全球首创的自动进出料机器人,嵌入自动定位、远程监控、人机交互等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无人值守、精准进出料、远程智能化控制。自动进出料机器人填补了污泥智能输送的空白,打通了污泥好氧发酵工程全自动化控制的瓶颈。

专业人士建议,污泥处理设备是污泥处理产品品质的重要保障,要采用工业化发展的模式,并注重设备的稳定化、可靠化、标准化。

污泥产业化需多方发力创新模式

为缓解污泥产量和污泥处理能力滞后的矛盾,我国近年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划。目前,我国污泥处理的技术路线和产业政策正逐步得以明晰,产业化和市场化即将启动。

专家表示,如今污泥处置越来越受到重视,污泥处置的技术、政策及运作方式在不久的未来将有所突破,污泥处理处置行业在政策推动下有望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为了探索污泥产品出路问题,当前业界的一些污泥处置企业正在尝试“工程总承包+托管运营”商业模式。就是要发挥专业企业的技术优势,采用专业企业的工程技术,建设完成后并由专业企业进行托管运营,以此降低运营成本,为业主经营减轻困难和风险,避免出现工程运行不正常甚至闲置的“晒太阳”工程。

全国污泥处理处置促进会副理事长陈同斌表示,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一模式,提高工程的质量和运行效率,促进污泥处理处置行业健康发展。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章林伟则建议,污水处理系统还需要提高污水处理厂进水COD浓度,为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创造条件,最终实现“污泥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多位专家表示,污泥处理要始终把无害化和控制环境风险放在首位,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工艺,逐步推进实现全国各地污泥100%“五化”处理。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