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洞口实际运行中发现,污泥的含砂量较高,流化床干化机内换热面的磨损相当严重,是设备故障和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因此,新线设计中考虑对干化机换热面进行碳化钨耐磨喷涂。
老线采用半干法+布袋除尘器的烟气处理工艺已不能满足新的焚烧烟气排放标准,因此新线设计时选用了完善的烟气处理工艺,能够满足现行最严格的上海市地方标准。
4 工艺设计
4.1总体设计
本工程工艺系统主要由污泥浓缩脱水系统、污泥储运系统、污泥干化系统,污泥焚烧系统、余热利用系统、烟气处理系统、辅助系统等组成。工艺流程见图1。
石洞口污水处理厂污泥经机械及重力浓缩后离心脱水,脱水污泥送湿污泥料仓贮存;吴淞、桃浦两厂的脱水污泥车运至石洞口厂,卸至地下式接收仓后泵送至湿污泥料仓。料仓内的脱水污泥送至干化机干化处理后,送入流化床污泥焚烧炉进行焚烧。焚烧产生的热量通过余热锅炉生产蒸汽回用于污泥干化。焚烧产生的烟气经“喷尿素(SNCR)+旋风除尘+半干法喷淋脱硫+袋式除尘(前喷活性炭和消石灰)+湿式洗涤+烟气再热”处理后通过烟囱达标排放。余热锅炉、旋风除尘器和半干脱酸塔产生的灰渣按一般废弃物处置,布袋除尘器截留粉尘及废弃布袋按危险废物处置。外加热源是石洞口发电厂提供的废热蒸汽,热媒采用蒸汽。
4.2浓缩脱水系统
污泥浓缩脱水系统主要对本厂产生的剩余污泥进行浓缩和脱水,包括污泥机械预浓缩单元、重力后浓缩单元和脱水单元,设计规模60 tDS/d。
机械预浓缩单元利用污泥浓缩脱水机房现有6台螺压式污泥浓缩机,5用1备,单台处理能力100 m³/h。
重力后浓缩单元新建污泥浓缩池和污泥泵房,进一步强化浓缩,降低前段预浓缩的处理负荷及加药量,同时起到调蓄作用,利于整个污泥浓缩脱水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污泥脱水单元主要对浓缩后的污泥进行脱水,进一步减小污泥体积,并将脱水后的污泥送至污泥料仓暂存。
4.3污泥接收储运系统
污泥接收储运系统分为接收和储运两个单元。接收单元主要用于接收吴淞、桃浦两厂运至石洞口厂的脱水污泥,以及新老线调配时本厂老线转来的脱水污泥。储运单元主要用于储存新增离心脱水机产生的脱水污泥及污泥接收系统转输来的污泥,并泵送至后续干化焚烧处理设施。
4.4污泥干化系统
污泥干化系统用于将脱水污泥进一步干化,以降低污泥进入焚烧炉的含水率,使污泥在焚烧炉内能够实现自持燃烧,包括干化单元、载气洗涤单元和半干污泥输送单元。
4.5污泥焚烧系统
污泥焚烧系统主要包括焚烧炉本体、燃烧空气单元、辅助燃烧单元、砂循环单元、脱氮单元等。半干污泥缓存仓中的污泥与螺杆泵输送来的湿污泥,在污泥给料机内混合后送入流化床焚烧炉,污泥被流化的砂层托起并被迅速加热、干化、分解和燃烧,焚烧后的灰大部分随烟气携带走,小部分大颗粒从炉底排渣口排出。烟气在850 ℃以上停留超过2 s。
4.6余热回收系统
余热回收系统主要用于回收高温烟气的余热,包括余热锅炉、给水单元、空气预热器等。高温烟气在余热锅炉内由850~900 ℃降至250 ℃左右,同时产生蒸汽回用于污泥的干化。
4.7烟气处理系统
烟气处理系统主要包括旋风除尘器、半干脱酸塔、布袋除尘器、湿式洗涤塔、烟气再热器、引风机和烟囱等单元,将烟气处理达标后高空排放。
5 结论
本工程采用了干化焚烧工艺处理污泥,能够实现彻底的稳定化、减量化和无害化,是一种适合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的方式。补充热源是污泥干化焚烧工程运行成本的最大组成部分,需要因地制宜地选择经济和稳定的热源,供给可靠的热电厂或者垃圾焚烧厂产生的废热蒸汽是理想的选择。污泥干化程度是干化焚烧工艺的重要参数,通过能效、经济、安全性和设备选择等多方面比较,30%~40%的含水率是比较合适的设计参数。后混的入炉方案能更好地应对污泥含水率和热值波动,保证焚烧系统稳定、经济地运行。老线运行现状表明脱水污泥含水率对污泥干化焚烧工程的设计至关重要,应当尽可能采用低能耗的方式,降低进入干化焚烧系统前污泥的含水率,以提高干化焚烧系统的效率,同时干化机的配置要留有余量。本工程通过完整高效的烟气处理系统设计,分类收集一般飞灰和危险飞灰,满足不断提高的环保要求的同时降低运行成本。
本文对原文有删减,本文由小编整理后发布,原文标题:《石洞口污泥处理完善工程设计要点分析》,作者:朱晟远、王丽花、林莉峰,刊登在《给水排水》2017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