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企业动态 » 企业新闻 » 正文

环保类上市公司晒出“期中考试成绩单” 深度调整展现产业阶段性特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9-06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陈湘静  浏览次数:627

在黑臭水体治理、河道修复、海绵城市等这一类体量巨大、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面前,传统的环保企业并不占据特别明显的优势,都一样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商业模式创新、质量风险管控和技术方案集成。而融资和政府协调能力强大就成了决胜要素,这是大多数环保企业必须正视的现实。

res01_attpic_brief (2).jpg

大部分环保上市公司在近期陆续发布中报。尽管每日股价和大盘一起涨跌,但综合半年表现来看,多数公司的“期中考成绩单”较为符合业界预期。而在收入、利润的数字之后,不同类型公司业务扩展、战略调整的发展逻辑进一步明晰,也可管窥环保产业深度调整的阶段性特征。

由轻到重,业务多元

碧水源已经从一家轻资产高科技类型公司向建设运营类重资产企业转变;永清环保寻找、培育节能环保及新能源领域的优质标的,加快外延扩张步伐

根据碧水源的中报,其业绩依旧高速增长,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加122.7%,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加76.2%。不过,从总体上看,收入增速远高于利润增速,而其主要的业务分项也还不同程度出现了毛利率下降的现象;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为负,且比去年同期减少20%左右。

这恐怕和碧水源最近两年来的业务调整相关。有分析认为,首先,毛利率较低的工程业务占比加大,业务结算周期拉长;其次,PPP项目的增长对公司的资金压力陡然倍增。

而从去年以来的发展轨迹看,碧水源已经从一家轻资产高科技类型公司向建设运营类重资产企业转变。根据其中报数据,上半年公司新签工程类和运营类订单分别为26.5亿元和66.3亿元。

财经人士也表示,碧水源原来是一家轻资产的公司,以膜的生产、销售、维护为主,自己运营的项目极少,但这种模式已经远不能适应目前的市场环境。

为此,他们通过收购久安集团,获取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资质;而引入势力强大的国开行,则是看重后者既有钱又有地方政府资源。

由轻变重,可以说是要顺应大势加入PPP项目竞争的必然要求,但同时也会带来两方面问题:一是公司全面进入市政行业,势必会带来利润率的下降;二是PPP项目持续时间很长,风险管控对公司挑战巨大。

在土壤修复行业深耕多年的永清环保,其业务的多元性调整动作也很大。今年3月,公司与机构合作设立15亿元规模的永清长银环保产业投资基金,目的就是要寻找、培育节能环保及新能源领域的优质标的,加快外延扩张步伐。与此同时,旗下的垃圾焚烧项目先后投运,清洁能源、餐厨领域也有突破。

特别令业界惊讶的是其在大气治理领域可谓是“半路出家”,但表现亮眼,甚至成为永清环保的业绩主要增长点。今年以来中标多个大气治理EPC项目,截至本次半年报披露日,累计中标金额超过9亿元。

报告期内,永清环保大气治理业务收入4.47亿元,同比增长80.96%,占总收入的69.59%。8月4日,公司还拿下大唐国际锡林浩特电厂新建工程2×660MW超临界机组烟气脱硫EPC总承包项目,中标金额约为13180.72万元,在超低排放领域也开始获得市场认可。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永清环保在环境咨询服务板块积极布局,在取得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甲级资质证书后。7月,公司中标西藏林芝克劳龙河流域水电规划环评项目。业界认为,这一布局能够充分发挥环评咨询业务与土壤、大气、固废等领域的协同效应,激发更多业务增长点。

从永清环保的动向看,土壤修复及相关业务仍然是其重头,相关的资本运作和技术研发也并未“惜力”。不过,今年上半年出台的“土十条”显示了治理修复行业的阶段性、长期性特征,项目积累和收益都要“细水长流”。在此情况下,多元化策略已经成为必然选择。而其中报也展示了这一调整的初步效果: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及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82.31%、100.31%和81.37%。

传统行业给予环保行业新机会

三聚环保下半年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意图突破现代煤化工和石油化工加工的前段治理、过程的高效净化和催化;清新环境在非火电领域已经通过资本运作并购相关企业快速切入

在一些投资人眼中,三聚环保是会赶超碧水源甚至成为千亿级别技术创新型环保公司。这可能有些夸张,但前者的成长速度确实令人瞩目,一度被认为是同行中的中报净利润“老大”。根据公司2016中报,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和归母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64.27%、99.93%和99.63%。

这家环保板块新贵,核心竞争力来自于能源净化产品、工艺和工程化技术,其服务的是财大气粗且客户数量众多的的石油炼化、煤化工、化工化肥等领域。后者正处于转型升级和产业延伸需求激增的时期,为专业技术公司提供了可观商机。截至今年6月30日,三聚环保部分已签订待执行的重点项目及剂种销售合同金额超过126亿元。

新《大气污染防治法》发布,给能源行业催化剂、清洁化改造等能源服务市场带来不少商机。三聚环保也在持续在相关技术上的优势积累。今年上半年的鹤壁悬浮床加氢示范项目(国内首套自主研发)属于又一技术突破。相关资料显示,这项重油加工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相较传统工艺,可使汽柴油收率提高20%以上。

三聚环保方面表示,下半年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意图突破的领域集中在现代煤化工和石油化工加工的前段治理、过程的高效净化和催化。“通过开发焦炉气净化和转化制甲醇和LNG,焦油深加工,化工焦气化和深加工制液体燃料和高附加值化学品等一系列焦化产业转型升级新技术,实现传统煤化工、煤焦化、石油炼化、化肥企业协同转型。”

大气治理的持续加码带给传统行业的压力逐步加大,最直接还是反映在末端排放,因此,最先打开的市场也在这一环节。清新环境在此深耕多年,其中,燃煤电厂烟气治理业务是公司目前聚焦的核心业务方向。

特别是在超低排放改造方面,公司研发的SPC-3D技术具有较为突出的性价比优势,拿单能力突出。有统计显示,公司将在两年间预计累计释放订单额近50亿元,其中去年超过30亿元。

不过,这块市场蛋糕的新鲜度可能不会太久。根据政策层对火电超低排放的工作安排,今明两年将是相关业务集中开展的时期,这也意味着相关业务具有“阶段性”的特征。而与此同时,大气治理也在向工业锅炉等非电行业扩展。

对此,清新环境也开始了提前准备,在非火电领域已经通过资本运作并购相关企业快速切入。如通过并购中国铝业175,436.45 万元环保资产,布局冶金烟气治理;以“股份+现金”并购万方博通、博惠通100%股权。这两家企业分别处于锅炉烟气脱硝行业和石油化工工程服务业,积累了石油化工领域的客户资源与项目经验,成为清新环境直接进入石化大气领域,获取技术资质的“捷径”。

而业务可以不断拓展的基础还是核心的技术优势。公司中报显示,公司的研发投入比上年增加120.74% 。目前公司已经获得各类核心技术专利70余项,正在申请的专利近20余项,相关技术可应用于电力、冶金、石化等多个行业工业烟气治理中。

PPP成为跨界敲门砖

东方园林在海绵城市项目上“得分”不少,同时布局固废;对外购买上,铁汉生态的意向还集中在水务环保,与核心业务联系紧密

就在不久前,“益阳16亿黑臭治理项目入围者皆国企”的消息再一次明确,在这一轮以综合治理为特征的项目竞争中,“国进民退”已成大势所趋。特别是黑臭水体治理、河道修复、海绵城市等PPP项目,由于体量和融资需求巨大,工程建设内容庞杂,已经成为环保圈外实力企业“跨界”的主流选择。

而一些与“环保”关系更近的企业,自然也不会错过这样的发展良机。东方园林和铁汉生态这对从“绿化”行业杀出来的黑马,PPP也成为他们扩张的主要逻辑。

东方园林公司8月11日发布2016年半年度报告显示,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0.6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89%,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246.64%,公司业绩实现超预期增长。

其中,公司在海绵城市项目上“得分”不少,今年上半年已中标工程项目总投资额约243.28亿元。而相关项目的逐步落地也将带动公司在园林、生态修复等原有业务的快速增长。

与上述发挥“协同”效应的跨界相比,东方园林布局固废领域的逻辑则是简单直接:就是看好这个市场需求大、利润高、正处扩张期的新细分行业。去年有公司负责人曾透露的固废产业布局当年即落地,今年开始收获。2015年公司取得申能环保60%、吴中固废80%股权,大力发展工业固废、危废处置业务,这部分为东方园林在今年上半年带来收入4.13亿元。

曾有民间投资人戏称,铁汉生态的增长逻辑可以复制东方园林。前者今年前5个月通过PPP模式获得订单增长,中标超55亿元,同比增长45%;不过,其业务延伸方向不仅有环保,还有在环境质量改善后的旅游资源开发。

来自国泰君安数据显示,公司订单内涵朝向环保、旅游、PPP 规模大落地加速。其中PPP 订单约38 亿元,占比约66.7%;旅游/水生态类新项目约10.8/14.4 亿元,占比约18.9%/25.3%,此两类项目2015 年同期仅0/1.72 亿元。而向外购买上,铁汉生态的意向还集中在水务环保,与核心业务联系紧密,今年已陆续收购中国水务投资6.4%和新疆昌源水务10%的股权。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一方面,在黑臭水体治理、河道修复、海绵城市等这一类体量巨大、复杂的系统工程面前,传统的环保企业并不占据特别明显的优势,都一样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商业模式创新、质量风险管控和技术方案集成。而融资和政府协调能力强大就成了决胜要素,这是大多数环保企业必须正视的现实。

另一方面,这些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本质上是公众通过地方政府动用财政购买的服务。因此,对相关参与企业,关注的焦点不应只是业绩是否亮眼,投资是否有高回报,更应在项目的性价比,治理的有效性、长效性上,进行更长久的竞争。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