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从昆明市相关部门获悉,截至7月底,今年滇池外海主要入湖河口及重点区域底泥疏浚工程已完成50万立方米清淤工作。
每年都有大量泥沙随着水流进入滇池,滇池内淤泥以每年两厘米的速度上涨,到上世纪末,滇池中的污泥已达8000万立方米至1.2亿立方米左右。17年前,昆明市委、市政府首次在滇池草海和外海底泥淤积严重的区域,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底泥疏浚,削减内源污染负荷。2001年昆明又组织实施滇池草海污染淤泥继续疏浚工程,先后疏浚污染淤泥共计642万立方米。两期疏浚工程是我国首例内陆湖泊大规模环保疏浚工程。该项工程的实施,为我国受污染湖泊进行环保疏浚摸索出一套经验。
2009年5月,滇池污染底泥疏挖及处置二期工程开工建设,工程疏浚水域面积共422.80万平方米,疏浚总工程量340.24万立方米。当时,淤泥堆放采用了国际最先进的“土工管袋”围堰技术。所谓“土工管袋”,就是淤泥疏浚到管袋后,里面所含的水会自行渗漏,待淤泥板结后便可形成坚固的坝体。土工管袋本身就装进了3万立方米淤泥,相当于减少了3万立方米原本要用来筑土坝的砂石料。其中,二期疏浚工程中使用的土工管袋围堰,以7公里的总长创造了世界之最。二期工程还采用了环保疏挖技术。湖泊淤泥由上到下通常由污染层、过渡层和正常湖泊沉积物层共3层组成。为尽量保护湖底过渡层和正常层,不破坏水底植物生长的环境,滇池淤泥疏浚中采用了国际先进的环保疏挖法,从荷兰引进4艘环保型绞吸式挖泥船,利用全球卫星定位仪,准确定位疏挖的深度和面积,疏浚的超挖深度不会超过污染层下15厘米。
2010年,滇池外海主要入湖口及重点区域淤泥疏浚三期工程正式开工。通过前两期滇池疏浚工程的推进,滇池治理已由主要处理湖外河外增量污染源向主要处理湖内河内存量污染源转变;由主要处理外源性污染向主要处理内源性污染转变。三期底泥疏浚工程区域为外海北部、宝象河河口及宝丰湾,疏浚总工程量为503.83万立方米。
滇池生态清淤工程现已成为一项推进滇池治理的常态化工作。先后三期的疏浚工程,一共从滇池里挖出1517万立方米污泥。通过开展滇池淤泥疏浚工程,滇池水质营养状态逐年减轻,水体透明度指数明显上升,主要污染物平均值均明显下降。今年以来,昆明市继续实施滇池外海主要入湖河口及重点区域底泥疏浚工程。主要针对滇池外海污染较为严重的北部区域进行清淤,淤泥由管道输送到西山区大咀子处置场采用机械脱水后,运至海口街道办事处小黑荞存泥场进行堆储处置。截至7月底,共清淤约50万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