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行业新闻 » 地方新闻 » 正文

泉州实施千余项目治理近海 水质功能区达标率逐年提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7-28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曾咏发 许嫣妮  浏览次数:644

“6月6日八闽放鱼日”前后,福建省各地纷纷举办渔业增殖放流活动。当天,泉州市委、市政府在深沪湾外海域、湄洲湾泉港区、围头湾晋江市金井海域放流水产苗种2.15亿多尾,成为泉州市单日增殖放流水产苗种数量最多的一次。

据介绍,长期以来,由于过度捕捞等原因,自然水域黑鲷资源日趋减少。通过开展增殖放流,将有效促进深沪湾海域黑鲷渔业资源的恢复和增长,具有生态、经济、社会多重效益。

除了增殖放流外,泉州市下大力气推进滨海湿地生态环境整治修复,2007年以来,共投入800多万元,在泉州湾滨海湿地治理互花米草3352亩,种植红树林2252亩。泉州湾洛阳江河口海域现有人工种植红树林7500亩,为我国人工种植红树林面积最大的区域;青山湾和西沙湾沙滩修复工程于2014年6月完工,有力地带动了当地滨海旅游产业和海洋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2012年以来,共督促16个海洋工程项目落实海洋生态损害补偿环保措施,项目业主共投入213.36万元,放流对虾苗种3820万尾和各种鱼苗500多万尾。

此外,当地还实施海岛生态环境整治修复工程,开展全岸线海漂垃圾治理等工作。

5年来,泉州市累计投入3.47亿元,组织编制了海岸带资源环境保护相关规划,开展了海岸带沙滩保护研究,完成了海岸带“两违”拆除、滩涂养殖清退等十大工程、52个项目。

通过5年的集中保护和整治,崇武至秀涂海岸带水域污染淤积问题得到治理,沙滩养殖全部清退,“两违”建设全部拆除,盗采海沙等违法现象得到遏制,损毁海堤和重点海湾沙滩得以修复,海岸带环保、照明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资源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基本建立。

从2006年开始,泉州加快近海水域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工作。至今,全市累计投入近海水域(含重点流域)环境污染综合治理资金132.93亿元,完成了污水处理体系工程、垃圾处置体系工程、河道整治工程等五大工程1009个项目。

数据显示,2006年~2014年,泉州市近岸海域海水水质功能区达标率逐年提升,由2006年的50%提升到2014年的84.6%。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