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黑臭水体治理事关老百姓的生存“底线”,这既是环境工程,更是民心工程。日前,市长办公会议研究通过了《江门市区黑臭水体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将包括高新区麻园河、龙溪河等在内的6条河流列为黑臭水体,开展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水垃圾等专项整治,并强化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河道综合治理等。
随着整治工作部署展开,高新区(江海区)迅速行动,向黑臭水体“宣战”。记者获悉,该区现已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深入开展污染源调查,制定工作方案,并开展生活污水、农业污染等专项整治工作,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取得显著进展。以此确保,2019年底前基本消除麻园河、龙溪河(含马鬃沙河)黑臭现象,改善水环境质量,提升城市生产生活环境。
追根溯源
生活污染、工业污染等成主因
麻园河、龙溪河(含马鬃沙河)流经高新区(江海区)商业、工业中心,是城市排涝防洪和工业、生活废水排放的重要通道,对全区生产生活环境,保障群众财产安全起着重要作用。随着近年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沿岸厂企、居民住宅区迅速发展,排入河道污染物逐年增加,造成水环境恶化,降低了排涝能力,影响了居民生活。
据市环保部门对麻园河、马鬃沙河水质断面的每月检测,水质基本属于劣V类或V类,属于重度黑臭水体,现已列入黑臭水体重点整治区域。针对黑臭水体污染源头广泛的情况,高新区(江海区)深入开展了污染源头排查工作,对黑臭水体流域范围内的工业、生活、污染源头开展调查摸底登记,为下一步开展有针对性的整治提供科学依据。
根据调查结果,记者看见,该河涌污染源主要包括生活污染、工业污染、沉积淤泥造成二次污染、农业污染等多方面。生活污染源方面,河涌流经区域主要有20多个人口密集的居民、村庄住宅区,每天排放生活污水约4.3万吨,而目前已建成污水收集管网仅覆盖1/3区域,其他污水为直接排放。
而工业污染源方面,河涌沿岸登记在册的主要排水企业有48家,每年排水总量482万吨,另有一定数量的未登记小企业、作坊,存在偷排现象。此外,由于河涌两岸多为松软土质结构,经雨水冲刷和垃圾沉积,沉积了相当厚度的淤泥,造成二次污染,且沿岸禁养区还有养殖场144个,养殖生猪数量1.2万头,影响了河涌水体环境。
对症下药
全面实行排水许可制度
加快河涌综合整治,实行标本兼治,创建宜业宜居的生产生活环境,是老百姓迫切希望的民心工程。记者从高新区(江海区)了解到,该区现已制定《江门高新区(江海区)黑臭水体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并“对症下药”印发了《高新区(江海区)畜禽禁养及整治三年行动工作方案》、《江门高新区(江海区)黑臭水体垃圾整治工作方案》等专项整治方案。
其中,生活污水整治方面,高新区(江海区)将全面实行排水许可制度,完善审批机制,确保持证排水。目前,正在组织全面排查摸底,建立台账,争取2017年实现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达95%目标值,2020年基本完成中心城区雨污系统分离,实现雨污分流排放。
农业污染整治方面,该区计划按照搬迁补助标准,积极动员宣传,鼓励养殖户主动搬迁,力争至今年8月全面完成畜禽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关闭、清理工作。此外,江南街道还于今年2月投入80万元开展清淤整治,对改善近期水质产生较好效果。另外,还投入220万元开展动力引水,将江门河水引入麻园河,增强河道水体流动性,冲刷河道,改善水质,预计于今年9月完成。
大力整治
坚决打击偷排等违法排污行为
下一步,高新区(江海区)还将继续加快工业、生活、农业污染源专项治理工作,细化专项整治方案,加快污染源头治理,限期完成整治任务,特别是针对部分工业企业存在偷排、超标排放、无证排放的违法排污行为,将加强巡查监督、行政执法,给予坚决打击。
加快截污处理设施建设方面,高新区(江海区)将加快沿河截污管网建设,提高污水收集处理率,从源头截断污染源头,并配套完善污水管网和处理设施,标本兼治。目前,全区范围内已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包括文昌沙污水处理厂、江海区污水处理厂、高新区综合污水处理厂,建成截污管网49公里,现正配合开展江海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前期工作。
此外,高新区(江海区)还将协调市水务局加快新会龙泉滘电排站建设和连接河段整治。马鬃沙河下游与新会连接的河段和龙泉滘水闸,是高新区(江海区)的重要排洪通道,但由于没有电排设施,导致排水不畅,水流缓慢。因此,在黑臭水体整治中,将同步推进该河段整治和龙泉滘电排站建设,解决上游出水通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