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人物访谈 » 正文

赵笠钧:环保产业需要有质量的增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5-10  来源:北极星节能环保网  浏览次数:4409

近日,第十七届中国环博会在上海成功举办,来自全球近30个国家的1200多家环境企业共聚一堂,展示最新的产品和技术。在这个亚洲最具影响力、最大规模的环保行业盛会上,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会长、博天环境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赵笠钧代表行业发出呼吁:“走出去,创造最伟大的环保企业”。而在这个“遍地机遇”的时代,如何实现有质量的增长?或许是每个环保企业都在追问的话题,在环博会期间,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会长、博天环境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赵笠钧与北极星节能环保网进行了深入交流,就以上话题给出了他的答案。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会长、博天环境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赵笠钧

引人瞩目的“绿色发展”

不久前,赵笠钧受邀参加今年的哈佛中国论坛,代表中国环保行业就“绿色发展与环境治理”这一议题发表演讲,阐述中国的“环保梦”。论坛上,他发现海外人士中存在一种普遍共识:要发展就不能错过未来的中国机遇,而环保产业正是一个通往中国机遇的重要入口。

“随着中国在全球影响力的提升,中国提出的‘绿色发展’引人瞩目。”赵笠钧说,国际上非常关注中国的“绿色发展”是什么样的发展,可能出现哪些新机遇。但他认为,对环保企业来讲,与更多机遇一同到来的是更多的挑战。每一个企业都需要怀有更大的梦想,更高的追求才能适应变化,茁壮成长。

第三方治理仍有大量潜在需求

在更多资本涌入的同时,近年来不断被提及的第三方治理和PPP模式,也是环保行业持续升温的重要驱动。自2014年,国务院下发《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国办发〔2014〕69号)以来,第三方环境治理作为一项重要改革,为环保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利好。赵笠钧认为,这是环境保护从“谁污染谁治理”到“谁污染谁付费”的转变,实际是鼓励“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对于环保行业而言,将有助于培育更多专业的环保企业。

然而,在国外带来了更好治理效果,并降低治理成本的第三方治理模式,在中国似乎“水土不服”。在赵笠钧看来,这既取决于污染企业有没有治理动力,也取决于提供第三方治理的环保企业有没有更好的服务和运营能力。而正是这两方面的不够成熟,造成了“第三方治理”的后继乏力。

但在赵笠钧认为,随着政府更严格地监管执法,将释放更多潜在的市场需求,企业如果可以更主动地增强环境治理服务能力,将赢得未来的市场先机。

PPP模式需要进一步完善价格机制

环保PPP项目中的问题也逐渐显现。赵笠钧认为,PPP模式的本意,是通过将政府拨付资金变为直接购买服务,既提升效率,也让监管更有效。而目前中国的环保PPP中,地方政府拖欠、不足额支付企业相应款项的情况,主要源于政府与专业公司的责任不清、价格机制边界复杂等问题。

在过去的BOT模式中,一个项目前期的调研、评估、立项、批复等许多阶段都由政府推进,企业在招标阶段才开始介入。但PPP模式下,企业需要参与到项目的前期规划等工作中,在立项前已经深度介入,但这个过程中缺少一个合理的价格发现机制和调价机制,企业的付出未必能得到恰当的回报。

在这样的情况下,赵笠钧认为,企业面对PPP项目需要更为理性,政府、行业组织、企业之间应当共同努力,探索合理的价格机制,明确责任归属。

低价竞争是“聚变”时代的前奏

随着环保市场的持续增温,不断有更多竞争者涌入,带来了环保行业内惨烈的价格搏杀。

赵笠钧认为,这些新涌入的竞争者环保市场了解不深,急于创造业绩,依靠资本上的优势,以“低价竞争”跑马圈地,将对行业内以高标准运营维护环境设施的企业造成冲击,挫伤技术创新和追求品质的积极性。但在消费升级的中国,只有更高品质的供给才能拥有未来。

但他相信,“从长远来看,大型央企国企的进入,势必将改写环保行业的竞争格局,推动产业发展进入‘聚变’的时代。”环保不应该是一个封闭的圈子,“门口的野蛮人”也为行业带来了更多的资源,以及更充分的竞争。一方面,它们不可比拟的资本优势,刺激了民营企业必须加强专业能力建设。另一方面,当前环保企业总体上规模较小,发展不全面,惨烈的价格搏杀造成行业混乱的同时,也加速了行业资源的整合。正如小分子聚合成更稳定大分子的“聚变”过程,不同特点的环保企业将联合到一起。

赵笠钧认为,未来的中国环保行业,需要出现伟大的企业来构建全新的行业生态秩序,促进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形成“共生性”的成长,不断提高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服务水平。

追求有质量的增长

时代赋予了环保行业绝佳的发展机遇,赵笠钧相信未来20年,中国会诞生世界上最伟大的环保企业。

赵笠钧的信心不仅来自行业正在发生的“聚变”,也来源于他所带领的企业正在以行业瞩目的态势持续高速发展。在2010年,博天的收入规模只有2亿元,但在2015年,博天环境的收入规模已达20亿,是近些年环保行业内复合增长率最高的企业。

说到博天增长的秘诀,赵笠钧总结了三个关键点。一是“善取势”,要对环保发展趋势有前瞻性的判断,积极拥抱变化,博天环境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重要机遇无不源于对行业和市场的精准洞察;二是“重品质”,博天环境的许多项目都是国内外同行业中的典范,为其赢得了持续合作的项目机会以及不断拓展的行业和客户范围;三是“行正道”,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让博天环境在团队建设、技术创新、社会责任等多个方面获得了更多的认可。

在他看来,企业不能盲目追求规模和数字的增长,要用更加长远的眼光来审视企业当下的抉择,“有质量的增长”才是真正符合企业长远利益的。

当前,国内环保企业同质化现象严重,更高的环境要求,正在引发新一轮的能力建设浪潮。赵笠钧认为,“走出去”是大势所趋,也是促进国内环境问题解决的动力。实际上,“国际化”战略已经提上了不少环保企业的日程,而一些资金实力相对雄厚的企业则已经走上海外并购的征途。据统计,2016年第一季度环保领域发生6起海外并购,涉及金额128亿元。

最有效的海外并购

面对行业内如火如荼的海外并购,赵笠钧认为,现阶段最能创造价值的并购,是获取海外领先的技术和产品。这是因为中国环保企业虽然治理经验是最丰富的,但设备制造等方面还是相对薄弱,技术和产品的引进有助于加速企业的成长,更好地解决环境问题。

“在引进国外技术时要针对国内的情况尝试不同的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实现技术的超越,并找到更经济有效的解决方案。我常常说,中国有着最复杂的环境问题,最庞大的环保市场,所以能够诞生最伟大的环保企业,就是因为更复杂的问题也是创新的催化剂。”

相对技术并购,横向运营类的并购仍是中国环保企业的短板。而横向并购如果只是简单的规模增大,没有带来价值协同,意义并不大。“成功的并购应该是可以创造“1+1>2”的价值,甚至“1+1=11”的协同效果。”赵笠钧说,而这依赖于企业的驾驭能力、人才的储备、团队的成熟度以及对跨地区标准、法规和文化的差异化理解等,需要企业自身能力的系统性提高。

让更多人因此更幸福

赵笠钧表示,“走出去”仍然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中国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机遇,我们要努力让中国的环保行业和更广阔的地区,更广泛的资源发生反应,成为一个更有吸引力的行业。

据赵笠钧介绍,今年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已经在法律援助、媒体联盟等方面加大努力,为会员企业实现“更有质量的增长”提供便利,促使环保行业形成更加健康的发展秩序。

“让更多人的生活因我们的努力而更有幸福感。”这份初心,从未改变。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