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行业新闻 » 正文

“十二五”期间珠三角地区生态修复及治理河涌超2500公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3-25  来源:人民网   作者:林龙勇 粤水轩  浏览次数:672

3月22日是第24届“世界水日”纪念日。从广东省水利厅获悉,“十二五”期间,广东省珠三角地区把河涌整治与生态修复、改善水环境、以及建设城市湖泊,作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着力点和重要抓手,全力开展河涌水生态治理,累计治理及生态修复河涌超2500公里,新建湖泊超18个,极大提高珠三角城市群城市品味,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1.jpg

 

 

广州在尺土寸金的闹市区划出一大块土地建设海珠湖。

规划先行:引领珠三角水生态文明建设

“十二五”期间,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大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2013年,广东出台了《广东省珠江三角洲河涌整治与修复规划》(下称《规划》),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原有河涌治理的基础上,对169条河涌、13条界河或跨界河涌进行重点整治与生态修复,通过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河涌整治与生态修复,辐射、带动和促进全省各地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

据了解,河涌整治与修复的基本思路是从泄洪整治、截污治污入手,从根本上切断内源、外源污染,再辅以生态、植物、补水等修复措施,建设人、水、生态环境和谐的河涌体系,实现“水通、水活、水美”,建设“安全河、清水河、生态河”,发挥河涌防洪、治涝、排水、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等综合功能。同时协调好上下游、左右岸、不同行政区之间的关系,做到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同时施工。

目前,珠三角各地正以该《规划》为引领,并结合国家级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和当地实际,全面开展河涌综合治理、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以及生态河湖建设,水生态文明建设正如火如荼展开。

东莞市自实施国家级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建设以来,先后启动了总投资高达183亿元的42个重点项目建设,并制定印发了《加快推进全市水污染治理工作 (2015年-2017年)行动计划》,强力推进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安全保障、水经济发展。致力建设山清秀美、碧水蓝天的岭南水乡。

广州市斥资400多亿元,实施国家级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计划建设619宗项目,倾力打造以“花城、绿城、水城”为特色的岭南生态水城。形成以珠江为主体,1368条河流(涌)为网络的“一江千涌汇南海”生态水城格局。同时依托山、水脉络,打造“百园千廊北连山、花绿水网映六城”的生态与景观网络,展现岭南特色生态城市景观。

目前,珠三角9市正根据自身的实际和特点,积极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呈现“九仙过海,各具特色”的水生态文明新格局。

2.jpg

珠三角岭南水乡。

最严“三条红线”:源头与末端并举减排

“在全省GDP持续增长的同时,用水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用水效率得到不断提高,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15年全省用水总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万元GDP用水量三大用水指标较2010年分别下降7.8%、34.4%和42.6%”。省水利厅负责人在活动现场介绍。

水利专家指出,每消耗1吨水,约有0.7吨水成为废污水污染水环境。用水总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万元GDP用水量三大用水指标的大幅下降,对于改善河涌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促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

广东用水量的下降,主要得益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扎紧的制度笼子。

“十二五”期间,广东率先在全国出台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方案和考核暂行办法,率先开展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

专家指出,“三条红线”的用水总量控制和用水效率控制主要从源头上减少用水量,最终实现污水减排;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是从末端控制污水减排。

源头与末端并举,减排效果明显。广东省水资源公报显示,2014年与2010年相比,全省废污水排放减少2.9亿吨,特别是珠三角地区减排效果尤为显著。这对河涌水环境的改善,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据广东省水利厅介绍,“十三五”期间,广东将进一步强化水资源“三条红线”刚性约束,力争到“十三五”期末,年用水总量控制在450亿立方米以内,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全省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万元GDP用水量较2015年分别下降27%和33%,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00以上;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明显改善。

3.jpg

经修复治理的东莞华阳湖。

生态治水:水利工程成为旅游景点

“今年春节长假期间,到华阳湖休闲旅游的游客达25万多,这是生态治水理念给华阳湖带来的结果,使周边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美丽的水乡休闲旅游区。”东莞麻涌镇水务部门工作人员介绍说。

据了解,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因发展重污染企业和禽畜养殖业,东莞麻涌镇华阳湖周边污染严重,是典型的污染企业聚集地、水质恶化的“龙须沟”,河涌水质基本是劣Ⅳ类。

2013年,根据《规划》要求,并借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建设的契机,麻涌镇先后投入2.8亿元,进行清淤、治堤、截污、活源和生态修复。经过加固堤围、建设水闸,提高水利设施防洪能力,再注重河涌水质净化和水环境的改善以及水利设施周边环境的美化绿化,扮靓人居环境,使麻涌镇华阳湖水利工程,成为了一个旅游景点。华阳湖生态水利工程建成以来,形成以华阳湖为核心的华阳湖生态水乡休闲旅游区,吸引珠三角等周边游客人达200多万人次,助力全镇共引进中粮、阿里巴巴、京东、云南城投等内外资项目43宗,总投资近350亿元。

2012年,惠州市把金山河整治列为 “十件民生实事”之首,对市内长约10多公里的河道,投入约10亿元、用了近10个月的时间进行全面整治,使过去黑臭不堪的臭水沟脱胎换骨,极大改善市民居住和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和文明水平,一跃成为今天惠州的靓丽名片。

佛山新城依水而建,自西向东的东平水道和重点开发区内纵横交错的水系,为新城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建设中充分融入了水生态文明理念,将水引入城市,引入生活,营造城水相依的岭南水乡风貌。在新城滨河景观带,佛山把长约8公里的滨河片区改造成为特色突出的城市公园。

因水兴城、因水活城,珠三角因水而美丽。东莞华阳湖的变迁、惠州金山河整治治、佛山新城建设……这些都是珠三角地区乃至全省实施生态治水、建设水生态文明的一个缩影。水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极大改善了人居环境,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一座座城市因水生态文明建设产生巨变,特别是珠三角城市群变得越来越漂亮,家园变得更美丽,人民群众从中共享水利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增强。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