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河南省郑州市召开全市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工作动员大会。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吴天君在会上提出了今年郑州治霾新目标: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序中退出后10位。这一目标并不容易完成。为保障蓝天白云,郑州建立健全和严格落实三级督导机制,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和市监察局组成联合督导组,将依据《河南省蓝天工程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办法(试行)》,对治污不力,采取通报、约谈和“一票否决”等措施。(详见今日《河南商报》A02版)
想保住蓝天白云,就必须定目标、分任务,没点压力,环保工作是难以推动的;没点考核、督促机制,官员也是动不起来的。郑州市的空气质量排名退出后10位,目的的确很艰巨,毕竟,自身的任务重,别人也没闲着,在不断进步。任务很重,想要完成,相比过去,2016年,就必须在考核、督导、惩戒上下大功夫。
治理环境,不缺措施。法律缺位、制度空白期已经过去了,环境问题由来已久,经过多年执法实践,缺的补上了,弱的已经加强了,零散的也已经系统化了。比如,新环保法规定了按日计罚;比如官员漠视环保,设计有离任环境资源审计、政绩考核、追身追责、一票否决等制度。
河南也与时俱进,不断出台颇为严厉的措施,2014年,出台《河南省蓝天工程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办法(试行)》;去年,又出台《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工作的意见》,予以强化。环保制度终于“长了牙”。不过,“长了牙”不代表就能“咬人”,制度是由人来执行的,规定是严厉了,执法更要高压。做个形象点的比喻:环保执法要保持“高压锅效应”。
高压锅有三个特点,恒温(高温)、恒压(高压)、密闭。环保执法就应该像高压锅,执法不能“忽冷忽热”,比如专项治理、某某行动,热起来了,发现了很多问题,之后忽然就冷了,问题重现。执法的压力也不能忽大忽小,如果一段时间严厉了,之后放松了标准,制度再严厉也没用。执法更要“密闭性”好,经济发展的压力之下,环保执法经常被人情、人治包围,如果不能时刻防止渗透,所谓的高温、高压统统没用。
环保执法要想保持“高压锅效应”,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自上而下的监督是必要的,比如督导机制,更需要吸收民间的力量。去年,住建部发布《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规定至少90%的老百姓满意,才能认定达到整治目标。老百姓的满意度,就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压力。不过,治理环境,想让老百姓参与进来,就必须设计好游戏规则,让老百姓的话语更有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