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行业新闻 » 行业分析 » 正文

环保物联网应用推广难:监控设备成本高动辄数十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2-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李国 郑荣俊  浏览次数:486

“大数据时代,环保物联网的应用是大势所趋,它将改变传统的监管方式,推动环保监管变革,成为环境监测部门的‘新牙齿’。”1月28日,在重庆“两会”上,环保物联网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据悉,早在2011年,很多省市就开始建设数字环保项目,即环保物联网项目。目前在国内市场上,环保物联网项目已以各种形态展现出来,比如各省环保厅建设的重点污染源监控系统,国家对重点河流断面的水质监测系统,各主要城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等。

但《工人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截至目前,环保物联网的推广和应用仍然受到诸如监控成本高、政府认识不足、法律制度不健全、部门间存在“信息孤岛”等诸多瓶颈。

环保物联网治污是趋势

“环保物联网是物联网技术在环保领域的智能应用,作为一种新兴技术,环保物联网将对促进环保事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南京邮电大学教授朱洪波说。

《工人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环保物联网是一个集线上监控重点污染源、线下派单分配监管任务的网络架构,执法人员直接通过手机APP就能实时获取重点污染源数据、居民投诉,精准处理环保问题,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监管人员少、监管对象多的矛盾。

重庆璧山区环保局物联网指挥调度中心所使用的物联网软件平台的开发者仲晔对记者表示:“环保物联网首先就是解决监测监管信息化的问题,一方面通过录入全区排污企业信息构建基础数据,一方面通过视频、工况等监控感知设备实时获取重点污染源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发送到执法人员的手机APP终端,他们可以轻松了解排污单位的相关信息和排污情况。”

“环保物联网为环境执法人员提供了‘天眼’,是我们的‘新牙齿。” 一些基层环保干部称,日常执法过程中,执法人员很多时候靠眼睛看、鼻子闻发现污染线索,经常要爬上烟囱、进下水道监测取证,有时赶到事发地点污染现场已经消失,难以取证,技术手段落后,而物联网的使用大大增加了执法的便捷。

重庆市人大代表张力生对《工人日报》记者表示,视频监控设备能够真实还原排污口现场的状况,这种视频监控设备在技术上并没有特殊的要求。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和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大规模使用“互联网+环保”的环保物联网 “看住”污染源,帮助治理污染,这是一种必然趋势。

多种因素制约发展

近年来,为鼓励发展环保物联网,国家先后出台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生态环境检测网络建设方案实施计划》等政策文件,但事实上,其发展仍存在诸多制约因素。

《中国环保物联网应用白皮书》称,我国环保物联网的应用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环保部门对环保物联网建设的条件、作用及建设与运维模式等认识不足;物联网应用范围尚远不能满足环保需要;支撑环保物联网应用的产业链建设不成熟等。

“国控、市控污染源企业一般是大型企业,还有财力承担,而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难以承担这笔费用。” 仲晔介绍说,环保物联网的污染信息采集依托安装在企业的监控设备,这些设备价格昂贵、维护成本高,一台监控设备动辄数十万元,极大地限制了环保物联网的推广。

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曾发布白皮书表明,当前我国环保物联网建设缺乏有效的统筹规划,环保部门的应用系统由于大多是独立建设,在数据共享、业务协同方面缺乏统筹规划,导致重复建设、“信息孤岛”现象普遍,数据利用程度低,决策支撑作用有限,最终使建设效果大打折扣,投资效益不高、资金浪费严重。

“部分政府部门认识不够、环保物联网‘PPP模式’缺乏法律保障。”重庆市政协委员赵芙坦言,重庆的环保物联网没有跳出传统模式,一些环保单位认为只要数据上网就是融入了“互联网+”,对其具体运用与延伸的认识不到位。此外,“PPP模式”是政府和社会资本之间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但目前这方面的法律保障还没有跟上,致使社会资本的融入不畅。

产业瓶颈需破解

中国通信协会副理事长、光纤传送网与宽带信息网专家邬贺铨此前曾指出:“污染源监控系统属于环保物联网应用范畴,用物联网技术作支撑,实现环保监控,这条路任重道远。”

但目前,业界人士认为,物联网技术已经成熟,当前应加快破除环保物联的制约瓶颈和困难,扩大环保物联网的应用深度和广度。

《中国环保物联网应用白皮书》建议,重视环保物联网应用,将其作为环保发展的基本支撑和关键环节;注重统筹规划与顶层设计,明确环保物联网建设方向与路径;加强数据挖掘,充分发挥数据价值;构建第三方服务体系,支撑环保物联网应用科学健康发展;建立资金保障机制,确保环保物联网应用可持续;明确建设与应用主体,充分发挥各方积极性;推广环保物联网应用,培育壮大相关产业,加强人才储备等。

重庆市环保局副局长陈卫认为,推广建立环保物联网框架主要分为两个层面,首先在各个区县建立“一网一端一中心”的区级物联网核心结构,推进环保监管网格化管理进一步落地,进而打造“一网一库一平台”的市级物联网核心机构,逐步用物联手段覆盖重点监管对象。

不少受访的重庆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降低环保物联网感知设备价格,通过各种手段降低企业使用成本;加大宣传力度,完善“PPP模式”的法律体系,吸纳社会资本;加强环保部门间统筹协调,打破“信息孤岛”等,破除环保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和推广瓶颈。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