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PPP 模式进入公众视野,经过两年发展已经俨然成为地方政府公共产品供给的热门方式。财政部金融司司长孙晓霞介绍,两年来财政部从地方上报的一千多项目当中筛选了两批共计233个项目,作为中央财政的示范项目,用以引领PPP项目规范实施。其中首批项目30个,覆盖行业仅有5个;而到了第二批,覆盖行业已从首批的5个行业扩大到了13个,实践领域不断扩大。
与此同时,PPP的制度建设也快速取得进展,孙晓霞介绍,两年来财政部从制度建设入手,参照国际标准,已经制定了覆盖PPP全生命周期的制度体系。此外,由于基础设施项目回报期普遍很长,一些社会资本担心地方政府换届会对项目造成影响。对此,财政部PPP中心副主任焦小平透露,财政部正在制定对PPP的预算管理制度,预计年内与公众见面,而这一措施的出台直接打消了社会资本换人换届的忧虑。
从具体领域来看,地下管廊和海绵城市是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两大热门,可以想见的是未来这两个领域都将成为PPP模式的重点实践地带。资金投入大、回收周期长、外部性特征明显是他们的共同特点。建行总行资产管理部门的一位负责人表示,作为长期资产配置,银行资产对于地下管廊建设兴趣浓厚。但即便如此,另一位来自央企的管理层人士表示,以地下管廊建设为例,由于对于收益不确定性强,项目的外部收益远大于内部收益,因此在绩效考核的框架下,地下管廊并不是社会资本眼中的香饽饽,他建议未来可以设立补贴基金,支持地下管廊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