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市场资讯 » 市场分析 » 正文

环保并购步入战国时代:2015年交易额超400亿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1-14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危昱萍  浏览次数:827
核心提示:业内人士指出,“十三五”期间,随着国家对节能环保行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2015年,环保产业最热的词莫过于“并购”,2016年环保产业的并购投资活动料继续发力,从过去一年来环保行业并购数量和金额的猛增趋势来看,该领域越来越有活力,更多的企业和资金正在迈入这一市场。

经济进入新常态,中国需要全方位转型,传统产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充满彷徨与迷惘,而环保行业这类新兴领域则成为资金流向的热土。从过去一年来环保行业并购数量和金额的猛增趋势来看,该领域越来越有活力,更多的企业和资金正在迈入这一市场。无论是外来企业还是行业内企业,在并购潮之中都需要把握好方向,否则在新一轮的洗牌中有可能会出局。

2015年,环保产业最热的词莫过于“并购”。根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环保公司并购案例约136起,涉及交易金额超400亿元。而2014年,这两个数据分别为88起和225亿元。

和2014年相比,2015年环保并购市场更加火爆。环保企业更加有实力横向收购国内同行,龙头企业则看中海外同行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越来越多的非环保企业通过并购进军这一“避风港”行业。

入场者众,出局者亦增多。中信证券高级分析师王海旭认为,未来三至五年将是环保并购的验证期,那些盲目入场、没有技术和资本能力的企业将在“大洗牌”中出局。E20环境平台高级合伙人、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则估计,未来两三年一批新入场的外来企业将死掉。

2015年环保并购量额齐飞

根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15年环保并购案例约120起,涉及交易金额超400亿元。其中,10家公司涉及的11起并购金额超10亿元,合计约147亿元,占总交易金额三成。

去年最大的一笔交易由启迪科技服务集团(以下简称“启迪科服”)创下,这桩并购案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环境领域最大的一笔。4月10日,这家公司协同清华控股及旗下机构作为战略投资人,收购启迪桑德29.8%的股份,成为后者的第一大股东。

首创股份是并购金额最多的上市公司。2015年5月,这家公司的全资子公司首创(香港)有限公司(下称“首创香港”)以2.93亿美元(约合17.9亿元)的价格收购BCGNZ Investment Holding Limited公司65%股权。同年6月,首创香港又发布公告称,拟收购新加坡ECO Industrial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公司,交易总价款拟不超过24600万新加坡元(约合11.3亿元)。两次大并购都是为了发展固废处置业务。

从并购领域来看,水和固废最受青睐,交易数量都超过了40起。环境监测也不落后,11起案例中,上风高科17亿元收购宇星科技发展(深圳)有限公司创下了2015年非环保上市企业的最高并购记录。

分析人士指出,2015年,随着“新环保法”的正式实施,国家部委又下发了近20条环保政策,涵盖了水、大气、垃圾处理、环境监测、第三方环境治理以及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领域。这些利好政策无疑推动了环保行业的兼并重组。

E20环境平台高级合伙人、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认为,这是不可避免的一个阶段。传统行业下滑,钢铁、机械等行业的大企业进入环保避风港,例如中联重科6月花费4.3亿元收购两家环保公司,向环境治理综合服务商转型。

“中国现在是中等收入国家,正在向高收入国家发展。”薛涛表示,这一时期,污染严重,环保产业成为重点发展对象,环保公司将在这几年经历高估值阶段。而传统行业的重污染产业需要升级转型,其中一些“庞然大物”进军环保产业,由此将引发更多的并购。

目前国家大力推行PPP项目,使得政府外包的环境治理额度大幅提高,产生了大量的采购需求。代替政府成为投资运营方的环保公司,拥有极强的采购能力后,可能会以控股或参股的方式并购小型技术公司,分享采购利润。而体量不够大的投资运营方,在离开政府的保护伞后,若不能迅速成长,就会被其他体量更大的公司兼并。

还有一些公司,所处行业与环保联系比较密切,看中环保PPP的机会,通过并购的方式分享其中的利益。比如东方园林在2015年四季度砸下30亿元收购5家环保公司,涉足水、固废等领域。该公司联席总裁陈幸福还表示,今明两年内将拿出200亿元并购,接着再投资100亿元整合改造收购的公司,最终将东方园林打造为生态环保的全产业链公司。

外来“和尚”能念经吗?

根据记者的统计,至少有40家非环保公司通过并购进军环保行业。这些企业有的体量庞大,有的来自日渐衰落的传统行业,有的则来自和环保联系紧密的“近亲”行业。

去年1月20日,葛洲坝宣布,4.725亿元收购凯丹水务国际集团(香港)有限公司75%的股权,以开拓水务环保新兴业务,加快公司向新兴业务转型升级的步伐。

主业为风机制造的上风高科去年花费17亿元收购宇星科技进军环境监测,1亿元收购深圳市绿色东方环保有限公司51%股权进军垃圾焚烧发电。

在产能严重过剩的钢铁领域,南钢股份去年3月称,拟投资5亿元设立全资子公司江苏金石节能环保投资控股有限公司。4月,该子公司即以1445.9万欧元(约合10293万元)收购了Fidelidade 公司子公司 FID II(HK)100%股权,投资新能源领域。杭钢股份也于3月以置换股权的方式纳入三家环保公司。

园林企业转型环保最积极,除了30亿元收购5家环保公司的东方园林,还用4.42亿元收购固废企业四川深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普邦园林。

不过,这些企业能否成功运作环保资产还有待时间考验。

“目前,外部公司进军环保产业才刚刚开始,效果如何有待观察。手握巨额资金并不能保证一定能处理好环保资产。”薛涛认为,“环保不是有钱就能玩的。现在PPP项目太需要资金了,巨无霸们可以拿到项目。但若是不能玩好环保,技术管理运营跟不上,环境治理效果不好,以后政府就不会再给项目。未来两三年内,一批新进入的外来企业就会死掉。”

当然,有些公司处在和环保联系紧密的行业,对环保行业较为熟悉,客户重合度也高,有更大的可能性存活下来。

还有部分企业,比如石油化工,早就有环保业务,和真正的环保公司相比只是名字不同,也有很大的概率转型为环保公司。

海外并购国际化道阻且长

相比于前几年寥寥无几的海外并购,2015年15起海外并购可谓是大增长,51亿元的交易额也足够庞大。不过,这些并购还是以技术引进为主。

4.7亿元收购美国圣骑士公司80%股权、圣骑士房地产公司100%股权的天翔环境表示,将接收美国圣骑士公司拥有的污水污泥处理处置方面的全套先进技术。雪迪龙将利用收购的Kore Technology Limited研发适合中国市场的质谱仪产品。永清环保为发展土壤修复市场收购了美国IST公司51%的股权。

当然也有部分企业想凭借海外并购,搭上“一带一路”顺风车,拓展海外市场。首创股份总经理刘永政表示,收购前述新加坡公司是基于技术和战略两方面的考虑。技术方面,是看中了该公司拥有工业危废、溶剂和重金属等方面的技术,产业链较全;战略方面,在“一带一路”的市场开拓中,新加坡公司将是桥头堡和战略重地。

云南水务以4.4亿元收购了泰国PJT TECHNOLOGY公司,并表示未来将进入泰国垃圾处理行业。

薛涛认为,我国环保企业海外并购目前已经跨越了进口设备、技术的第一阶段,处于从国外直接并购企业获得技术和并购投资运营公司的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是像西门子、GE等公司一样,凭借核心竞争力成为泛国际化公司,拥有技术研发、市场战略和设备制造全链条业务。而我们国家的环保企业,即便和跨国投资运营公司相比,例如法国威立雅、苏伊士,还有很大的差距。”他表示。

“十三五”进入并购考验期

随着“十三五”时期的到来,国家层面的环保工作进入新阶段,环保产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

1月11日召开的2016年全国环保工作会议上,环保部部长陈吉宁介绍,“十三五”环境保护的总体思路是: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确保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强调,要“以改善大气、水、土壤环境为重点,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长期观察环保产业的史方标,是专注于全球清洁技术转移和知识产权服务专业机构宇墨咨询的咨询总监。他曾撰文指出,“十三五”时期,海外并购、新兴领域并购和国企混改下,环保并购市场将继续多元并购主题。并购主流目的将从盘活资产越来越转变为争夺优质资产,优质标的高溢价仍将是常态。

薛涛认为,未来行业集中度将继续提高。在整个“十三五”时期,外来企业和环保企业“大吃小”的并购模式将持续。不过,随着环保行业愈发成熟,外来企业进入环保行业的难度将逐渐增强。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大量国际并购将出现,且竞争越发激烈。大公司和下游小公司的并购合作还会突出,这是最长久的并购模式。

中信证券高级分析师王海旭则认为,未来三到五年,环保行业将是大洗牌阶段,并购行为进入验证期。并购的结果、未来市场格局、企业转型成果都是未知数。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