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行业新闻 » 正文

干旱地区水污染防治四门功课 练好“量”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1-12  来源:中国环境报  浏览次数:435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到2020年全国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污染严重水体较大幅度减少。而干旱缺水地区水资源总量小,在同样的污染负荷条件下水环境质量控制和改善都较水资源量丰富地区有更多的困难。如何在干旱缺水地区更好地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关键是要在量上下足功夫。

一要在水资源总量上下足功夫。干旱缺水地区的主要特点就是水资源总量小,因此一定要在水资源利用过程中开源节流。所谓开源,就是要通过采取退田还林还草、河道整治、清淤疏浚、建立人工湿地等措施,涵养水源;要加强中水利用工作,提高再生水使用比例。所谓节流,就是要严格控制工农业用水总量,加强工业、农业和城镇生活节水,提高用水效率。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在一些干旱缺水地区,一方面是水资源总量严重不足;另一方面是普遍存在水资源浪费现象。要建立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在工业布局上因地制宜,严格环境准入,调整产业结构,多发展耗水量小、水资源利用效率高的产业和工艺,对于耗水量大、水资源利用效率低的产业逐步依法加以改造和淘汰。

二要在水资源分配上下足功夫。由于水资源短缺,工业、农业和生活用水在水资源总量中占据了大量的份额,造成生态环境用水比例极低,在某些地区还出现了河流断流、水库几近干涸的情况,生态环境用水无从谈起。户枢不蠹,流水不腐。如果不能保障生态用水量,河道中可能只有生产生活废水,河流作为一个连续体就无从谈起,水质恶化、黑臭水体出现便不可避免。河流生态保护、生态修复更是无从谈起。因此,在水资源总量开源节流的基础上,必须合理规划分配好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的比例,保障生态用水量。

三要在生态用水的保障机制上下足功夫。要科学计算河流最小生态需水量,并制定相关制度加以保障。同时,由于现在大量水利工程的修建,许多河流在事实上已经可以做到人工控制水文节律。因此,要完善水量调度方案,采用流域联合调度、生态补水等措施,保障河流生态用水,重点保障枯水期生态基流,为流域水生态保护和恢复提供基础保障。

四要在入河污染物总量控制上下足功夫。要在充分调研地区污染物来源的基础上,多管齐下,严控污染物排放。要加快城镇处理设施建设,对现有污水处理设施要因地制宜进行改造,基本实现城镇污水全收集、全处置。调整产业结构,严格环境准入,以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为依据,遏制超标排污行为。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推进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

原标题:环境时评:干旱地区水污染防治要在量上下功夫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