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企业动态 » 上市公司 » 正文

浩蓝环保:挺进新疆 环境治理的“西部牛仔”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1-11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梁卓慧  浏览次数:676

企业名称:浩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创业时间:2000年

创业地点:广州

创始人:潘远来

商业模式:以EPC工程总承包为主解决环境问题的系统服务商。

融资情况:2015年10月新三板挂牌。

上月末,记者到访浩蓝环保(下简称浩蓝)的广州总部。那天正值广东人重视的节日冬至,员工像往年一样拥有提前下班的福利。浩蓝董事长潘远来对记者说,比起以制度管人,他更倾向于用企业文化、理念来带动团队。据他介绍:“公司近八成是技术人员,几乎没有跳槽过,管理层当中有不少还是干了10年以上的元老”。

西部大机会

尽管地处华南,但从成立之初起,潘远来就把目光投向全国、乃至全球的环境污染治理。从目前的业务版图来看一共有五个战略区域:以广州为中心的华南地区、以西安为中心的西部地区、以北京为中心的环渤海湾地区、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新疆地区以及以贵阳为中心的西南地区。

为什么要如此布局呢?

潘远来对记者解释:“环保是个看政策风向的行业,我们要做的就是顺势捕捉机会。”比如进军西安的2004年,正值奥运会前夕北京十分关注备用水源在上游即西部流域的污染情况,加上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大环境,他判断这是个难得的发展契机,于是以此为起点推进西部地区的业务。

潘远来还特意把新疆地区划定为“战略大区”,这里地缘位置特殊,国家向来很重视,广东省从十多年前就开始援疆;更重要的是,它是通往西亚、南亚市场的要塞,一心成为全球环境服务商的浩蓝,当然不能错过这个地方。“中国有句老话,做大买卖一定要去新疆,我们很早就在那里扎根了,所设立的子公司有常驻员工近50人。”他饶有兴致地告诉记者,浩蓝已经在全疆布局业务,当地第一个现代化的污水处理厂和自来水厂就是他们建起来的,技术水平比得上广州、上海等一线城市。下一步,他计划在新疆喀什买地,建立环保项目基地,向南亚市场辐射。

不过纵观环保行业,像浩蓝那样大举开拓新疆地区业务的公司并不多。潘远来笑言,这对于浩蓝来说是个好事,竞争对手比内地少得多;从项目资金回笼的角度考虑,西部地区财政“不差钱”,有国家的财政支付转移作后盾,每年还有来自广东省大笔援疆每年还有来自十九个省市大笔援疆、援藏资金,反倒是一些发达的省份,财政其实比较吃紧。

“从区域的营收情况来看,西安和新疆都是主力,尤其是后者,今后3-5年会成为我们的第一大区。”他对记者说。

拉长“技术边”

一个地区的环境痛点往往不止一处,“水、气、渣”都需要治理。浩蓝最早以污水治理起家,后来又增加了固废处理和土壤修复两个专业板块,并且统揽从前期咨询、设计、采购到施工、运营管理的所有环节。

在市场思路上,潘远来认为不外乎两种方式,要么从区域出发综合治理,要么以行业维度深耕,浩蓝两者兼有,所面向的客户集中在政府机构和大型的央企国企,通过一贯的投标方式获取项目承包。

然而,能否中标往往受诸多因素影响,潘远来归纳出“技术”、“价格”和“人情”三部分。

“如果比作三角形的三条边,我们的策略是尽可能把技术边拉长、将人情边缩短,价格则按正常的投标流程来走。”他向记者分析,环保毕竟事关公共利益,要想在行业里站得久、站得稳,说到底还是拼硬实力,这就是为什么浩蓝绝大多数员工都是干技术的。他们还专挑有难度的项目,比如跟国外合作新技术,尝试颠覆目前主流的垃圾填埋方式,又跟中科院成立河涌研究所,探索根治广州河涌污染顽疾的路径。在他看来,每做一个大项目,都是把“招牌”刷亮的机会。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浩蓝成功实施的项目已经有200多个,当中不少被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认定为“国家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示范工程”。对于项目的成效,潘远来有自己一套评价标准:“达标”、“好用”是首要条件,不仅“建得起”,后续还得“用得起”才接地气。

注入资本力量

在提升技术实力的同时,潘远来也一直在琢磨,如何进一步通过资本的撬动加快壮大。

3年前,浩蓝曾谋划过冲击IPO,万事皆已俱备、上市近在咫尺,却不巧碰上IPO“关闸”。不过对于这段“挫折”,潘远来说,没感到太多遗憾,因为他们很快就把“危机”变成“机会”———趁着还没有财务指标的压力,干脆先在业务投入上大展拳脚。

他给记者列出一组数据:自2012年到现在,浩蓝从2个战略区域发展到5个,从三四个省覆盖到十几个,从五六项专利技术增加到30多项。“投入固然相当大,但我们把整个业务体系搭建起来以后,接下来的路会走得更稳健些。”他分析道。

去年10月,浩蓝借道新三板,终于如愿登陆资本市场。潘远来说,在如今各路资本竞相流入环保行业的大环境下,他们打算“两条腿”并行:一方面进行股权融资,除了新三板,上主板、海外上市都是他的备选;另一方面顺应环保项目从政府买单到PPP (公私合作)的转型趋势,他们也将积极引入产业资本和社会资本,成立环保投资基金。

[第三方点评]

点评人:广州海汇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陈亮

Hold住人才能Hold住机会

我大概四五年前认识浩蓝,当时他们只布局了两个区域,年收入也只有现在的三分之一。不过相比当时接触过的其他环保公司,浩蓝的技术还是比较扎实的,技术人员在团队里的占比很高;团队也稳定,工作七八年以上的很多,这说明创始人有凝聚团队的个人魅力。

从市场发展情况来看,政府十分重视环保,机会肯定是不缺的,不过从以前的单纯政府买单,到现在由政府、项目建设方、社会资本三方共同成立公司来投资建设和运营的PPP模式,对环保企业的综合实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因为尽管很多资本想进入环保行业,但毕竟回报周期比较长,万一项目没做好、后续运营总是出问题,他们的投资可就泡汤了,所以资本很看重项目建设方即环保公司的技术、资金实力以及信誉。

在这点上,已经上市的环保公司会比较占优,相当于多了一层信任背书。翻看环保上市公司这两年的报表,动辄获得几十个亿的投资,或者增资到企业里,或者作为政府合作投资,融资渠道比较通畅。不过话说回来,环保行业的上市公司并不多,像浩蓝那样上新三板的也比较少。行业里大部分集中在规模几千万的水平,很多主业还不是环保,近一两年看好趋势才进入,对于这类企业,想要抓住资本会比较难。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