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社会关注 » 环境监察 » 正文

2015年环境监测市场化步伐越走越快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2-31  来源:北极星节能环保网  浏览次数:611

今年入冬以来,雾霾发生频率比较高,相关地区陆续发布各种预警,给大家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环境污染再次引起社会各方重视,污染治理也成为了大家关注热点。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发展,环境污染治理模式也在发生着变化,环境治理市场化大门已经向社会逐步打开,吸引社会力量参与进来,甚至在社会资本很少介入的环境监测领域,也在逐渐告别政府“垄断”,市场化脚步越走越快。

今年1月财政部印发《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暂行)》,将环境治理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中的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环境治理市场化有了明确依据。在2月份,环保部发布《关于推进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的指导意见》,提出全面放开服务性环境监测市场,凡适合社会力量承担的服务性环境监测业务,要创造条件,全面放开,鼓励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参与排污单位污染源自行监测、环境损害评估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清洁生产审核、企事业单位自主调查等环境监测活动,推进环境监测服务主体多元化和服务方式多样化。

有环保行业研究员表示,《关于推进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的指导意见意见》出台意味着环境监测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据一位环保监测设备供应商透露,一个城市的环境监测站需要安装的在线气体和水质监测仪表等设备数量和类别多,运营维护保养对政府的人力、物力都是考验。如此一来,聘请第三方来做维护、保养成为必然。据了解,环境保护部已经完成了第一批国家直管站的第三方运维交接工作,重点加强了国控站的运行管理和在线质控。山东省开展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转让-经营”模式推广项目,先河环保以2448万元中标。

在今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为政府考核问责提供技术支撑、实现生态环境监测与执法同步、加强对各类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监管等内容,健全生态环境监测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体系、明确生态环境监测事权、积极培育生态环境监测市场、强化监测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生态监测综合能力等五个方面保障措施。

著名环保人士北京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表示“在需求更为普遍的环境监测领域,主要还是由政府担任服务方,而国外即使是一些政府需要的数据也会委托第三方监测企业提供服务。”而我国目前主要开放给社会资本的仍仅以企业向政府提交监测数据、报告类的服务为主,在水质监测、污染源排放、空气质量、环境质量等监测领域,市场上的企业都已经具备了提供服务的能力,也基本可以达到政府对于数据精准度等技术要求。

“环境监测社会化实施以来,被监测单位普遍反映检测报告效率提高了很多。”东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室主任邓奕球说,“过去是一个市监测中心站100多人在忙,如今是8个机构几百人做事;而且,体制机制不同,公司更讲成本核算、工作效率。”东莞市环保局副局长吴对林说:“东莞市推动环境监测社会化改革,由过去直接提供转为现在购买服务,盘活了社会资源,推动了环境监测产业的发展,将‘技术放开、管理强化’的思路落到了实处,实现了环保部门从‘运动员’到’裁判员’的转变。”

12月份财政部和环保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环境监测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内容提到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严格执行有关污染排放自行监测与报告制度,从而建立起中央、地方、企业责任边界清晰的环境监测体系,为各级政府环保考核提供准确、权威的数据支撑,夯实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据悉,环境监测步入市场化的第三方环境监测服务,不仅能为企业及公众提供客观公正、准确可靠、实时连续的环境监测数据,规避可能出现的“掖着捂着”风险,对公众隐瞒的可能性降低;还将彻底解决无环境监测机构的实际困难。

在不少行业内人士来看,环境监测起步较早,但政府政策力度大,行业发展迅速,环境监测整个领域较小,集中度比较高,随着政府对环境管理模式的改变,环境监测市场将迎来了黄金发展契机。随着环保市场需求的逐步扩大,社会资本进入环境监测领域的热度也会进一步激发,有环保专家认为,在环境治理的专业性上,还是环境监管的可控性上,环境监测引入市场机制、推动第三方治理将是大势所趋。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