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淡化是增加淡水供给的开源之举,是水资源的重要补充和战略储备。发展海水淡化产业,对缓解沿海缺水地区和海岛水资源短缺状况,促进中西部地区苦咸水、微咸水淡化利用,优化用水结构,保障水资源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为促进海水淡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近日,环资司在京召开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座谈会。沿海相关省市发展改革委环资处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会议交流了沿海省市“十二五”海水淡化产业发展情况、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思路。
发改委出台政策力促海水淡化产业发展
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发改委牵头起草的《关于加快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意见》,沿海各省市积极落实,围绕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等方面开展工作,海水淡化规模稳步增长、技术装备能力大幅提升。与会同志认为,我国水资源分布严重不均,沿海省市经济发达,人口稠密,水资源更加短缺,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应因地制宜地把海水、雨水和再生水等非常规水资源作为供水补给来源之一。推进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研究解决海水淡化成本高,相关政策不配套等问题。
环资司有关负责同志在会议总结时强调,发展改革委环资部门要顺势而为,主动作为,充分利用国家高度重视水资源安全和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分析本地用水需求和发展形势,梳理和推进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重点工作;要采取规划引导、资金支持、政策协调,积极推动出台运营扶持政策,营造产业发展良好氛围;要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形成工作推动合力;同时也要上下联动,发挥发改系统整体力量,共同推进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8年将是海水淡化发展的黄金时期,海水淡化行业以及上游膜元件均存在机会。且到2019年全球海水淡化市场规模将实现翻倍增长,市场总值可达191亿美元左右。
未来8年将是我国海水淡化发展的黄金时期
目前我国海水淡化日总产能100万吨,考虑到目前水资源匮乏的严重性及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未来8年将是海水淡化发展的黄金时期。按照《海水利用专项规划》中的发展目标,2020年海水淡化日产量达250-300万立方米,总投资规模超过400亿元,其中设备投资规模为150亿元左右。
我国海水淡化仍处初期阶段。“十一五”期间,我国海水淡化产能年均增长超过60%,至2010年底,国内建成海水淡化装备70多套,设计淡化水产能60万立方米/日,在建装备5套,设计产能26万立方米/日。
同时,海水淡化行业会向上游膜元件覆盖,鼓励源头技术创新,同时向下游工程一体化发展。整个膜产业链可以分成4个环节:膜元件、膜组件、工程建造和运营维护。目前海水淡化领域膜技术的应用份额已经达到了60%的水平,正在建设之中的海水淡化工程中,也基本都采用膜法技术。
近年来我国海水淡化技术装备能力稳步提升,形成了反渗透与低温多效蒸馏两大主流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各部门表示“十三五”期间将继续发挥部门合力,利用好部际协调机制平台,加大对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根据2005年7月份国家发改委、国家海洋局、财政部联合发布的《海水利用专项规划》提出了2020年海水利用的纲领性目标:2020年,我国海水淡化能力的目标要达到250-300万立方米/日,到2020年我国海水淡化产能将为目前产能的四至五倍。
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海水淡化产业是全人类的目标,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的国家在这一领域不断的奋斗,希望能通过海水淡化的发展解决水资源危机,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因此,海水淡化市场未来发展空间很大。
全球海水淡化市场规模5年内或将翻倍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全球水资源危机不断加剧,海水淡化在解决全球缺水问题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海水淡化将逐渐被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所接受。同时也将有更多的海水淡化技术提供商通过开发更加有效的抗旱解决方案实现自身的不断发展。
业内人士指出,尽管目前美国、印度、阿联酋、沙特和墨西哥等国正在开发和建设许多海水淡化项目,但在其它一些未遭遇旱情的国家和地区海水淡化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并强调,虽然海水淡化在包括美国、印度和中东地区在内的一些区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管理支持不足等因素大大降低了其发展速度。此外,盐水处理还将是海水淡化领域一个主要的挑战,需要不断实现技术突破来彻底解决它。
海水淡化受到了各国的青睐,前景广阔,有业内人士预测,到2019年全球海水淡化市场总值将从2015年的117亿美元增长至191亿美元,并指出到2020年在全球150多个国家运行的海水淡化项目将超过17000个,项目数量也将实现翻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