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主办的“中国城市水效管理:地方实践与启示”课题成果发布会暨“中国水效网(城市水效研究平台)”启动会在京举行。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方晋在致辞中指出,中国城市水效管理的课题研究旨在以通过总结分析我国城市水效的地方管理实践经验,整合目前水管理的政策,为提高我国城市水资源管理水平、破解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资源瓶颈问题提供启示。
众所周知,水资源短缺问题正日益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制约因素,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已经成为全球共识。我国是江河湖泊相对丰富的国家,但同时也是一个干旱缺水的国家。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显示,我国多年平均总缺水量为536亿立方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仅为9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四分之一。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
“城市作为水资源管理的基本单元,是水效管理政策目标和行动落实的关键点位,城市水效评估是摸清城市水效管理问题所在、管理绩效诊断、节水管理目标制定和最佳管理实践识别的根本途径,对于城市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和水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宋国君在会上作中国城市水效评估报告(以下简称“评估报告”)时说道。
据宋国君介绍,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城市水效正显著提升,其中工业生产水效提升最为突出,未来,城市生产水效进一步提升仍存在一定空间。
但是,也需看到,随着水效的进一步提升,城市节水的潜力也在不断变小,预测表明,城市总需水量将在“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2.4%。对此,专家建议推行全成本水价政策,通过价格机制促进水效提升。同时,应建立城市水效评估与标杆管理制度。“如果每个城市都可以达到以2013年标杆水效为准的‘十三五’目标值,则2020年城市需水量或可不升反降。当然,要全面推进标杆管理,还需要相应政策给予支撑。”宋国君说。
据了解,城市水效标杆是针对地级以上城市水耗效率的参照点,是城市水资源管理预期达到的业绩标准。简而言之,城市水效标杆就是城市水效领先的样板城市,可以作为其他城市学习的榜样,也被称之为“最佳实践”。然而,目前我国尚未开展城市水效评估,也没有正式提出城市水效标杆,缺乏标杆可以说是我国城市水资源管理的短板。
对于如何建立城市水效评估与标杆管理制度,评估报告建议:
首先,应进一步公开城市供水企业方面的数据和信息。评估报告指出,城市政府应进一步公布更为具体的供、用水单位实体关于水的生产、消耗的数据信息,如城市内部的供水企业、各类工业行业与企业、居民社区、机关单位等的供水量、消耗量、产销量的水耗相关数据。
其次,应建立城市水效标杆和评估信息发布机制。城市水效评估是充分提高城市水资源管理信息公开的重要手段,是对政府节水管理绩效评价、问题识别的过程,以及使决策科学化的有效途径。
最后,应制定城市水效标杆管理方案实施导则。评估报告明确,城市水效评估的最终目标是为城市政府进行水效标杆管理行动提供合作伙伴城市的选择范围,进而展开城市水效标杆管理行动,导则的制定将为城市政府开展水效标杆管理行动提供一般性的指导意见。
记者了解到,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北京博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共同开发设计的非营利性水效信息公共服务网站“中国水效网”也于会上正式启动。